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昨指出,台電將盤點核一、核二、核三廠現況,釐清有無重啟條件。圖為核三廠。圖/劉學聖
【本報台北訊】核三重啟公投雖未過門檻,但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昨指出,台電將同步對核一、核二、核三廠展開現況盤點,釐清有無重啟條件,如果有重啟條件,才會啟動自我安檢,而後再送核安會審查。
曾文生表示,對台電來說,在《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通過,子法也公布後,就會進入到第一個層次,也就是台灣的核能電廠「到底能不能重啟」,是否具備重啟條件,台電要按部就班來做。
曾文生說,目前3座電廠的爐心內用過燃料棒處理進度、乾貯設施興建進度等都不盡相同,核三廠目前爐心是空的,可以立即盤點;核二廠正在建造乾式儲存,完工後移除燃料棒才能做爐心檢查,預估要明年底才能開始清空爐心;核一廠的乾式儲存已經有燃料棒,目前1部機組爐心空著,第2部機組還要5至6個月才能清空爐心,至於核四廠則沒有相關評估規畫。
曾文生坦言,核一整備度較差,除了機組之外,已拆除設備也要評估是否再裝回去。核二廠位在人口密集的北東電網區內,供電最具有價值。三座電廠同時評估,但客觀條件不相同,需要多少時間,他僅表示盡快。
曾文生指出,在盤點後如果條件允許,就進入自我安檢階段,如台電有再運轉計畫,需要把整個電廠恢復到停機以前狀況,包括人員編制,初期設備不更換前提下,大修也必須完成,並找原廠西屋進行檢查,估計仍是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
小型核能 卓揆:新思考模式
核三重啟公投結束後,能源議題持續引發討論,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昨天質詢時建議,政府與美國在關稅談判時要注意天然氣及核能等項目,尤其應將「小型核能」列入投資或必須購買的項目。
行政院長卓榮泰回應,先進核能技術可開放討論,只要解決安全問題、沒有核廢料,這就會成為台灣能源新的思考模式。
電網韌性強化 預算本周處理
此外,立法院本周將處理《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預算案》,台電分別有200億及102億元預算,以執行電網韌性強化。
針對其中的200億元,台電表示主要有3項計畫,分別是強化重要產業園區供電韌性131億元、提升輸配電線路防災韌性61億元、完善輸配電修護8億元。
至於災後重建的102億元,台電主要是辦理台17、19、9及11線等省道及其他迎風面易受災致桿線倒斷區域防災韌性,約有80億元。
對於部分民代主張地下化,台電說,線路地下化並非萬靈丹,會導致修復更困難、時間會更久,且地下化成本是架空的10倍之多,以目前電價無法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