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電影戲劇業職業工會將「35毫米電影膠卷放映機」捐贈予台北市勞動局,一同見證影像產業發展的軌跡。圖/陳再興
【本報台北訊】隨著數位技術愈來愈發達,不僅電影出現數位版,甚至還有IMAX版、3D版,早年的膠卷放映機早已走入歷史,為了讓民眾了解電影工業的歷史變遷,台北市電影戲劇業職業工會昨捐贈兩台35毫米電影膠卷放映機給勞動局,當場播放電影《龍門客棧》,不少民眾看了直呼好懷念。
台北市電影戲劇業職業工會理事長楊芸蘋表示,隨著數位電影興起,膠卷放映機逐漸沒落,年輕人幾乎都不知道膠卷放映機長什麼模樣,更別提膠卷電影怎麼播放,把膠卷放映機捐給勞動局,就是希望讓更多民眾了解電影「播放史」。
楊芸蘋表示,昨捐贈的兩台放映機,當年平均每台要價五十萬元,過去主要用於「露天電影」,在廟會、廣場,架起放映機、喇叭、螢幕就可放映電影。
五十四歲的張炳俊,十四歲開始在電影院幫忙,從事電影工作四十年。張炳俊表示,早期放放映機要用手搖,右手搖一搖,累了再用左手,兩手交換很辛苦,後來改成自動,不過還是有斷片、燒起來等情況,放映師應變能力要很強。
北市勞動局長陳業鑫表示,這兩部膠卷放映機將陳列在勞動教育館內,歡迎民眾參觀,詳情可上勞動局官網查詢,網址為http://www.bola.taipei.gov.tw/mp.asp?mp=11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