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經濟循環 淘汰產業

 |2013.03.25
1754觀看次
字級

美國海軍用來追蹤水雷的海豚,將被機器人取代。一九五○年代,美國開始訓練海洋動物執行水中任務,目前有八十頭瓶鼻海豚與四十頭海獅。二○一七年起,海豚將被水底緝雷艇取代。海軍說,緝雷艇製造快,不像海豚得訓練七年。

這個小消息不為人注意,但如果訓練海豚被認為是一種產業,就註定是夕陽產業,如同柯達底片公司一般走出歷史。在台灣,除偏僻鄉下地區,雜貨店幾乎已由超商取代;近年許多國家都開始出現這種「淘汰」現象。

東南亞國家最近頻傳勞工要求加薪的抗議活動,華爾街日報報導:「東南亞國家依賴便宜工資推動成長的模式,還能維持多久難以預料。」東南亞國家政府要保持出口擴增,同時促進薪資成長以支持中產階級,在調薪方面左右為難。

大陸經濟迅速崛起,不到二十年時間變富,人民工資成長,外資、台商企業不得不出走東南亞。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走的是同樣勞力密集、代工產業,經濟成長後,勞工要求分享更多自己辛勞換來的獲利。勞力密集產業商警告,這將引發投資出走潮。印尼總統蘇西洛宣稱,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過去。

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指出,華碩、宏達電等大廠近年雖努力從代工轉型,要建立自有品牌,但「學費還是繳得不夠」。他預估,「恐需十年,台灣科技轉型效應才能顯現。」台灣的大企業多為代工業,賺取微薄利潤,禁不起加薪的小小漣漪,只能不斷逐水草而居,哪裡工資便宜就往哪裡去。

台灣喊了二、三十年的知識經濟,「知識含量」愈高對經濟活動愈有利;可惜台灣的「機制」無法和「知識」有效結合,因為學術界、產業界都以「代工」心態替西方的「主流價值觀」做科技研發。蘋果電腦發明一項產品,可以賣到全球缺貨,而我們還在殺價爭取代工機會,搶著當血汗工廠。

大陸官方檢討,中國要賣出八億件襯衫,才能進口一架空中巴士,正道出紡織品利潤低的辛酸。但反過來說,如果中國轉型為技術密集產樣,賺的就不會是血汗錢。台商心裡也清楚:做代工容易被取代,唯有掌握關鍵技術,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台灣賺加工錢的時代已到尾聲,產業要繼續走下去,轉型的路無法迴避。

台灣曾希望成為科技島,但終究淪為代工島。長期以來,科技業花大錢買專利,提升的附加價值卻非常有限;代工廠長期頂著高科技光環,日夜趕工,卻只能「茅山道士」(毛利率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

台灣的專利能量全球第一,總量全球第四或第五,但去年付給其他國家的權利金約台幣一千七百四十億,比我們整年的科技預算(約一千億)還多。代表台灣的智慧財產、專利布局非常差,無法將專利「市場化」、「品牌化」。

經濟循環,便會淘汰某些不具競爭力的產業,科技進步,勢必取代某些人力。如何轉移這些人力,使失業率不致升高,環環相扣,需政府完整擘劃。如美國海軍的海豚在解除緝雷任務後,將發派到軍港,與海獅一起擔負港口安全工作。在經濟領域,「適者生存」是最高叢林法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