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水養研發的「可顯現圖像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及製程」,已於昨天完成技術轉移。圖/明道大學提供
【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響應綠能低碳做環保,明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連水養研發「可顯現圖像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及製程」,這項建築整合型太陽光電未來可以大規模運用於綠建築,玻璃帷幕不但可以發電,也能增添藝術樂趣。
去年曾獲得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牌獎,昨天則是以三百五十萬元技轉給亞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相當看好這項產品的發展潛力,除了積極申請全球專利,也將規畫生產線推動相關產品量產問世。
連水養表示,發展再生能源是節能減碳的重要對策,但因為一般民眾不了解薄膜太陽能電池,所以當初他才會構思應該如何透過產品讓民眾了解其優點與效益。太陽光電研究中心之前也曾在大甲媽祖遶境活動時,展示這項技術,製作出可以讓媽祖圖像顯現的太陽光電玻璃,令現場民眾驚豔。
連水養說,這項技術的發電效率可達百分之十,雖然僅是普遍使用單晶矽太陽光電發電效率的一半,但其透光可以與外牆結合,做為玻璃建材的一部分,單片尺寸最大可做到一點一公尺乘一點四公尺,經由模組化亦可拼接成大型玻璃帷幕。
另外,彩色顯像技術則是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的最大突破,可以設計各類藝術圖象,如應用於建築外觀美化、廣告、招牌,以及提升室內居家生活藝術樂趣,而且生產的電力還可依「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賣給台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