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為了更好的收入,無數農民工背井離鄉進城工作,但由於戶籍、高房價等原因,很多外出農民工不得不和配偶分居兩地。於是,在這個群體中出現了愈來愈多的「臨時夫妻」,這個問題也成為今年「兩會」焦點。
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劉麗在一次記者會上直言,在她身邊有很多「臨時夫妻」,建議政府加以解決。劉麗說,這一現象直接造成農村夫妻婚外戀增多,離婚率升高,也影響了下一代的教育。劉麗本身就是來自安徽的農民工,目前在福建廈門的一家足浴城打工。
事實上,「臨時夫妻」並不是第一次被提及,早在二○○八年,大陸女作家吳治平在《中國鄉村婦女生活調查:隨州視角》中寫道,「『臨時夫妻』還是極個別現象,最大特點是不PK掉自己的配偶,而是以保全法律上的夫妻關係、不拆散原有家庭為道德底線。」吳治平採訪了幾位農村留守婦女,在她看來,中國「反映在家庭婚戀生活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中國傳統男耕女織家庭模式和生態婚姻受到挑戰。」五年以後,劉麗在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上的建言再次讓農民工夫妻生活問題獲得關注。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二○一一年的報告顯示,中國在二○一○年有近一點五億外出農民工,其中有八千四百八十七萬人出生於一九八○年以後,占百分之五十八點四,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平均消費力更強,但在城市中普遍「缺乏幸福感」。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認為,「臨時夫妻」的出現原因是更開放的社會環境裡人們正常生理需求的反映,另外,陌生的環境使得原有在熟人社會裡的道德約束失效。黨國英建議政府在「城鎮化」過程中發揮更大的建設性作用,尤其應該降低房價,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中國鄉村規畫設計院院長李昌平表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醫療、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這些都需要由中央政府來統籌,從而保證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措施才能有效落實。「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和發展,『臨時夫妻』會漸漸消失,但前提是城市化的品質必須提高。」黨國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