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哈佛到南加大 6--天心月圓

永芸 |2006.11.08
443觀看次
字級

每當想起一些甜美靜思,我便喚回似水流年,歲歲年年,愛月的心不變,只是更能平常心面對世間的無常幻化。

我的寮房靠西山,就著黃昏窗外灑進的微弱陽光,正讀著張錯教授翻譯的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反覆吟詠著、沉浸在美好的寧靜。我的手機突然響起,張教授在電話的那端說著:「芸師父,我已經到了你們的山門了。」

今天是中秋節,可是昨晚一個醉漢開車撞倒西來寺前大街的電線桿,所有哈崗的光明剎時消失,連電話都不通。黑暗中,皎潔的月光成了唯一指引,讓我想起禪宗的《指月錄》。

早課,大雄寶殿在一片燭光中莊嚴的進行。而大家擔心的是,今晚的中秋朝山?我卻掛礙早就答應張教授的邀約,是否應該取消?

寺前後的路都被封鎖,不能進出,聽說搶修工程可能到下午六點才會供電。基於法令,西來寺也不能開放。我打電話給張教授,告知現況,可能無法赴約。張教授說,他還是開車來看看,結果隨緣。

張教授和我都是「路癡」,換了一條路,我們就不會走了。我想他肯定沒辦法來的,所以悠閒的繼續看書。但我知道我們又有種不服輸的性格,寧可挑戰自我,學習過程的成敗,也是一種浪遊的享受。

於是,當他出現時,我期待的精采故事在車內散發著冒險成功的喜悅。他說,他果然迷路了,且已打電話給師母,告知準備回去,車卻往相反的方向開。到第二次關卡看到警車攔在路上,心想這下真的要回家了。但寺院在望,回去有點遺憾,決定闖關。他下車和警察交涉,聽到他是要到寺院接法師,可愛的美國警察竟然放行,但特別交代要他原路回來。

我從來沒走過後山,驚嘆於一路花木扶疏、綠蔭夾道的美景,聽著張教授的歷險記,我說我也要供養他一個故事。那是二悾悾四年的中秋,我獨自在紐約鹿野苑閉關一星期後,師兄開著大VAN帶著義工要上山,快到時打電話來,叫我可以先煮一大鍋水,等他們到時再下麵。我才剛放好鍋,準備去泡茶時,又接到他的電話,我說:「還要煮什麼嗎?」他氣急:「不要煮了,趕快來救我們吧!」原來那部老爺車拋錨,一群人在路邊,前不著村後不著地,叫我開卡車去接他們。

我直接的反應「不行!」我說我是來度假的,根本不認識路,也不會開卡車。他說:「很簡單!就像你開小車一樣,你只要從山門出來後右轉,看到一家養牛的農場再右轉,上了84號公路,我們就在路邊酘酘」張教授聽到這裡也說:「對嘛!很簡單啊!比我今天這個冒險太容易了!」

我說:是啊!我也想,出家人慈悲為懷,見人危難豈能不救?但,您猜,怎麼著?我如其指示,開出山門,左看右看,哪有一群牛?連個人影都不見啊!那天正好下雨,一路冷冷清清,我只好硬著頭皮憑直覺繼續往前開。開了好久,經過幾個岔路,還是沒見到人,身上也沒手機,心想我要沿原路回去,否則我自己都要迷路了。

但想到一群在路邊待援的人,俠義之情又讓我忘了畏懼。我停在十字路口,虔誠的祈求:「龍天護法,我已經不會走了,請←指引我下面的路吧!」沒多久,遠遠看到路邊那熟悉的大白車,也看到一個穿黃長衫的人揮舞著手,我開心的喊:「我得救了!」(因為現在只有他能帶我回去)而一群人誇張卻真情的大叫:「英雄!英雄!」

後來這個「尋牛」的故事在紐約廣為流傳,而我那次的經驗正如禪宗「十牛圖」的歷程。

我的故事沖淡了張教授的虛驚,我們忘情的如孩子般開懷大笑!張教授嚇我:「芸師父,今晚電若沒修好,你就準備在我們家掛單吧!我可不想再開一次後山的路喔!」

師母特別煮了一桌素菜,還邀了潘老師夫婦(都是張教授的學生)。獨在異鄉為客,以月為題,配上清茶,在秋涼的山居,外國的月亮真的又大又圓又亮呢!

我需早歸,潘老師開車送我回去,告辭時,在客廳我們同時對一張照片停下腳步,那是張教授和師母優雅的獨舞。張教授說,去參加一個婚宴,主人提議:誰的婚姻最久就留下。當一對對都退出舞池時,他們是唯一留下的一對,女兒為父母拍下了這張紀念照片。我問他們結婚多久了?他們相視深情的說:「我們從大學認識結婚至今,明年就四十年了呢!」我說:「和佛光山開山一樣久,值得慶祝!」

回到西來寺,朝山剛結束,我漫步在月光下,想到這星期張教授的課給我們上的都是東西方詩學上對秋的詠歎,其中,被譯成英文的〈釵頭鳳〉我看不懂,但國中就會背的〈釵頭鳳〉我會吟唱,因為曾學過古箏,自彈自唱,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只覺浪漫美麗,並不真的理解陸游和唐婉的悲情。我想,班上那些年輕的外國人怎能懂?

陸游二十歲時娶了表妹唐婉,卻因唐婉的才華橫溢和小倆口的親密感情,引起母親的不悅,被迫休離,各自嫁娶。十年後,陸游意外與唐婉夫婦在沈園相遇,悵然題下〈釵頭鳳〉。唐婉讀後,也回了一首,不久即抑鬱而終。四十年後,陸游重遊沈園,看到當年題〈釵頭鳳〉的半面殘壁,不禁淚濕衣襟。摯情至性,直到他往生前八十五歲,還寫詩懷念。

出家人割愛辭親,僧情不比俗情濃,捨小我情愛而「覺有情」,無私的大我情義正如這一輪明月。想到弘一大師的人生,從翩翩少年到風流名士,集音樂、藝術、文學於一身的燦爛,中年出家後,斷然放下世間所愛,持戒嚴謹,到晚年寫下「華枝春滿、天心月圓」,以心映月,恬淡自適,令人崇仰。

每當想起一些甜美靜思,我便喚回似水流年,歲歲年年,愛月的心不變,只是更能平常心面對世間的無常幻化。祝禱天下有情,如蘇東坡所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