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心律不整」是常見疾病,嚴重時可能致命。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學者利用強大X光重組一些過去顯微鏡無法觀察到的病理活動,找到造成心跳不規律的「原兇」。
長期以來「心律不整」困擾著全世界不少患者,這種心跳過快或過慢的不規則症狀,可能導致心悸、暈眩、昏迷,嚴重時甚至會致命,但其成因一直是個謎。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分子生物學家彼得杰所帶領的團隊,利用強大X光重組一些過去顯微鏡無法觀察到的病理。他指出,人類心臟跳動必須仰賴鈣質,每次心跳前,鈣離子會涌入心肌細胞中,接著一種特殊蛋白質會在細胞中形成一條通道,讓這些鈣離子從細胞中釋出,導致心臟收縮。
一旦形成這種特殊蛋白質的基因發生突變,就會造成心律不整,讓原本健康的人突然因心臟病發而死亡。
他說,重建鈣離子通道及運行動態,讓研究人員觀察到整個心律不整的發生過程,原來是基因突變讓通道結構變得不穩定,讓鈣離子提前從細胞中釋出,導致心律不整。未來只要找出穩定的「鈣離子通道」,即可預防心律不整,挽救無數病患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