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真集】永遠的阿難尊者

依空 |2013.03.04
4077觀看次
字級

多聞第一、讚佛教化的阿難,為了佛陀法義的流傳,最後終於證得阿羅漢果位,完成了經藏的結集。

八十歲的佛陀,在拘尸那城證入無餘涅槃,有形的軀體取滅,而法身、教義則永存世間。佛陀入滅的第七天,大迦葉率領五百位比丘急如星火地趕到拘尸那城,然後以耆老上座的身分,主持了肅穆莊嚴的荼毘大典。

阿難轉達了佛陀最後的遺命:「小小戒可捨。」重視頭陀苦行的大迦葉,對此大表不滿,於是聯合「持律第一」的阿那律,決定在當年的安居期間,在大迦葉一向遊化的王舍城進行結集,主要以結集毘尼——律藏為主,把阿難排斥在外,並且嚴厲譴責阿難的諸種過失。

大迦葉出身婆羅門種姓,自視甚高,認為自己縱然不接受佛陀的教導,也能夠獨覺證悟。同時他非常喜好頭陀苦行,佛陀曾勸他放棄頭陀苦行,和僧團大眾共住,以便襄助佛陀教化眾生。大迦葉執拗不肯,佛陀仍然胸襟寬大讚歎他精進梵修,並且分半座與他。另外,大迦葉初見佛陀時,供養佛陀貴重細軟的僧伽梨,佛陀則給他所穿的糞掃衣。

蒙佛賜予半座,又饋贈糞掃衣,大迦葉以為自己和佛陀地位平等,佛陀涅槃後,統理僧團、結集經典的重責大任當然非自己莫屬。

由於大迦葉性格嚴峻,厭惡五欲塵染,尤其視女性如寇讎,未出家前父母為之聘娶妙賢,最後有名無實的二人雙雙出家。因此當阿難為女眾請命剃度、加入僧團時,大迦葉表示強烈反對;二十多年後,甚至以「請佛度女人出家」等問題,來呵責阿難的罪愆。因為度女眾出家和「小小戒可捨」一樣,觸及到大迦葉堅持頭陀、阿那律重律學派的昔日傷痛,當然要以上座長老的權威,給與阿難重重地棒喝。

阿難究竟犯了什麼過錯?

根據《四分律》、《僧祇律》、《十誦律》、《銅鍱律》等律藏的記載,阿難的過失有:一、不問佛小小戒的內容。二、請求佛度女人出家。三、讓女人先禮佛陀舍利,以致染汙了佛足。四、以佛陰藏相示女人。五、不請佛久住於世。六、佛索水而不與(一作以濁水供佛)。七、為佛縫衣時而足踏衣上。八、佛為說喻而對佛別說。九、佛命為侍者而最初不願意。這些過失可以歸納為戒律、女眾、侍佛不周等三大類。

先說戒律問題,《十誦律》中佛說:「我般涅槃後,若僧一心共和合籌量,放捨微細戒」;南傳《銅鍱律》及《長部》(十六)《大般涅槃經》說:「我滅後僧伽若欲捨小小戒者,可捨」;《毘尼母經》說:「吾滅度後,應集眾僧捨微細戒。」

因犯而制戒是佛陀制定戒法(學處)的原則,弟子行止上發生了問題,才集眾制戒,因此戒法是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定,隨著環境、時代、有情眾生的不同,有需要做改變。《大智度論》卷一說:「毘尼中結戒法,是世界中實」,就是此意。但是不能隨意改變,要僧伽集議取得共識之後,才可更改。

重視苦行與戒律者,認為戒法無論輕重都要等持,捨棄小小戒便是破壞戒法,以大迦葉為主者挺身揭櫫:「佛所不制,不應妄制;若已制,不得有違。如佛所教,應謹學之」(《五分律》卷三十)。二千多年來,遂成為僧團定論,不敢更動一二,若有增制者,也只有禪宗的清規而已。

再談度女人出家的事,諸部律藏及《阿含經》都說女人出家修道亦能證得初果至四果;《十誦律》、《大智度論》等更載明:諸佛均有四眾弟子,因此現在佛也應該准許女眾出家。何況大愛道夫人對佛陀有養育之恩,接納他出家,是為報恩善舉。

至於佛陀對「女人出家,正法減少五百年」的預記說法,於何時做此預測都不合情理,佛陀怎會故意留下正法早衰的危機予後世弟子?正如怎麼可能明知有傳染病菌而讓它散播成災?

佛陀晚年時,佛教蓬勃發展,受到廣大信眾的護持,名聞利養獲得日益,形成某些德行不純的弟子僧格墮落,譬如提婆達多的破和合僧,就是典型例子。大迦葉等上座長老,遂將此一切歸罪於女眾出家,訂下數千年來女眾要禮敬男眾、男尊女卑的制度,辜負佛陀慈悲平等度化四眾弟子的最初本懷,而始作俑者的阿難當然難辭其咎,要接受責備。

至於服侍佛陀不周,只是圍繞前面兩大過失的枝末問題。個性柔和、守法如儀的阿難,為了僧團的和合,雖然自覺無有過愆,但是仍然願意向大眾懺悔。

多聞第一、讚佛教化的阿難,為了佛陀法義的流傳,最後終於證得阿羅漢果位,完成了經藏的結集。永遠的阿難尊者,活在後世千千萬萬佛弟子們的心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