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每個人都會面臨親人「死亡」的問題,縱使小孩也不能避免。飛人集社與法國東西社合作,推出生命三階段的終曲《消失—神木下的夢》,探討生命「消失」的意義,教導小孩不要害怕面對人生的變化。
飛人集社與法國東西社出品的「一睡一醒之間」系列,以生命的三階段為主題,從法國到台灣,從《初生》、《長大的那一天》到即將推出的第三部曲《消失—神木下的夢》,帶領孩子進入哲思與想像,激發大人喚回童心與新視野。
編劇周蓉詩從女兒三歲起講述床邊故事,經歷了「出生」與「長大」,面對現已六歲的女兒,她曾問:「媽媽若死了,妳會怎麼辦?」沒想到女兒說:「我會把妳燒了,裝在瓶中,每天晚上抱著睡覺。」周蓉詩認為,小孩子想像空間大,並不害怕死亡,在成長過程中面對生命的終點,必須理解「消失」這個最難解答的問題。
周蓉詩和導演石佩玉身邊許多朋友都經歷過心愛的親友離去,透過此劇,希望將一般人看待死亡的視野拓寬。石佩玉也希望將面對死亡的態度差異呈現在導演手法裡,讓終曲成為開始另一個階段的序曲。
石佩玉表示,此劇巧妙運用複合媒材,建構夢幻空間。執頭偶、光影、面具和現場音樂的靈巧運用,將在遠景與特寫的動態裡,建築出只存在於繪本裡的詩意。
音樂設計王榆鈞以風琴、三角鐵、直笛等孩子熟悉的樂器,打造出節慶的俏皮和浪漫,有小學唱遊課的趣味,以孩子般遊戲的節奏,從正面能量思考死亡;明天至三月三日在實驗劇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