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一名八十八歲阿嬤罹患第一期肺癌,醫師認為她年事過高、加上肺功能不好,手術時需全身麻醉,風險極大,不建議開刀改用「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進行一個療程後腫瘤消失,恢復正常生活。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丁禮莉說,「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已被美國列入早期肺癌及攝護腺癌正規治療項目,適合不能手術切除,或者不願意手術的初期肺癌患者,但不適合治療第三期、第四期晚期肺癌的患者。
丁禮莉表示,北醫目前利用此方式治療早期肺癌、攝護腺和肝癌,成功率都高於九成,且病人並未出現明顯副作用。
北醫放射腫瘤科醫師郭嘉駿表示,這種4D弧形刀放射手術,除3D立體定位,還可隨著患者呼吸波動、判定腫瘤移動範圍,利用放射能量讓體內腫瘤細胞壞死,與過去放射治療相比,誤差更小更精準。放射手術一個療程至少需進行三至五次,大幅減少家屬照顧的負擔,但患者需自費十五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