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千年大佛寺石窟 列絲路申遺奇觀

觀琨綜合報導 |2013.02.27
1350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琨綜合報導】大陸陝西省文物局日前宣布,西安絲路申報文本已提交聯合國世界遺產中心。陝西省目前絲綢之路暫定八個申遺點,包括彬縣大佛寺石窟、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等。其中,大佛寺石窟是陜西省規模最大的石窟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窟龕百餘座,造像約一千五百尊,大佛洞、千佛洞、羅漢洞是其中保存有造像的主要洞窟。

大佛洞以窟內高達二十公尺的大佛而得名,修建於貞觀二年(西元六二八年),是李世民為彬州淺水原大戰中陣亡將士超度亡魂所建(原名應福寺)。這是大陸現存唐太宗時期規模最大、最精美的一處洞窟,依山傍水,鑿岩為室、雕石成像,架木為樓、淩空飛閣,氣勢磅。在四百公尺長的立體岩面上開鑿石洞石閣一百三十多孔,神龕四百六十處,大小造像近二千尊。

窟內保存完好,精美的阿彌陀佛是陝西第一大佛,被譽為「關中第一奇觀」,背光雕刻,雄偉莊嚴、凝重優美、線條明晰,是典型的盛唐石窟藝術。大佛上面有七佛環坐,逾二十二尊雕工精湛的飛天伎樂拱衛著彌勒佛寶閣,呈現西方極樂世界的歡樂景象。

大佛寺石窟除了精美的造像之外,還保存有當年僧侶生活起居用的僧房窟,開鑿在大佛寺的東崖,總數近百所,這在中原北方地區的石窟中也不多見,展現崖中佛寺景觀。

千佛洞和羅漢洞 中心柱窟代表

千佛洞和羅漢洞的開鑿,大約是在唐高宗時期,是兩所位於大佛洞左右兩側的大型中心柱窟(在窟內地面的中心,矗立一座粗大的通頂方形塔柱),中心塔柱象徵佛塔,僧侶環繞著塔柱作右旋禮拜。這種洞窟在十六國與北朝時代最為盛行,到了唐代就很少見了,是研究中心柱窟發展史的珍貴實物。

千佛洞保存有一百七十五所大小造像龕,其中十餘龕有明確的銘文發願題記,大部分是在武則天執政的武周朝雕造。這個時期的造像都具有健美的身材、婀娜多姿的體態,體現大唐最為純正的佛教造像藝術風尚,十分稀珍。特別的是,洞窟中還保存了一座與真人等高的一佛二菩薩造像龕。

羅漢洞的造像,除了是武則天時代的作品之外,還保存了大批唐玄宗開元紀年以後的雕刻,其中以唐代宗大歷十二年(七七七年)雕造的騎獅文殊菩薩與崑崙奴像為代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