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學測放榜,幾家歡樂幾家愁,在大學錄取率幾乎到達百分之百的年代,不少資優學生除了考慮申請台灣的大學院校,還將大陸、香港的頂尖名校列為選項之一。
根據媒體調查,台生最愛的大陸大學,除了傳統名校北京、清華、復旦、上海交通大學外,距離台灣最近的廈門大學、近年崛起的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也受青睞,甚至學歷不受台灣承認的北京及上海中醫藥大學,也有台灣學子嚮往。
據了解,北京大學於二○一○年後每年大約有三至五位台生註冊,其中以就讀光華管理學院和經濟學院居多,事實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是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捐資成立。
學生擇校除了名氣外,未來畢業後的出路也牽動學生的抉擇。像是沿海地區經濟熱絡,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也水漲船高,尤其位於福建有許多惠台措施的廈門大學,多年來都是擁有最多台生的陸校,以二○○三年到二○一○年對台招生期間,一年平均有一百五十到二百位台生,二○一一年也有一百多位。
畢業之後工作有保證
香港頂尖學校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日前也到台灣招生,兩校對優秀及貧困學生都提供每年新台幣六十萬元以上的高額獎學金。中大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周陳文琬接受訪問時表示,中大招收台灣學生多年,去年首次直接在台辦理招生活動,招收了三十二人,今年將接受面試的學生成績都相當突出,都是頂尖學生,招生名額將視學生總成績而定。
周陳文琬表示,隨亞洲經濟日益蓬勃,以及大中華區經濟日形重要,香港漸受包括台生在內的海外學生歡迎。香港具備的國際元素是吸引海外學生的主因,尤其中大還會為學生安排赴外學習機會,因此不少台灣資優生躍躍欲試。
在世界名校排行榜和兩岸三地大學中居領先地位的香港大學也受歡迎,校長徐立之說,香港大學畢業生歷年就業率超過百分之九十九,學生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以去年來說,至少港幣一點七萬元(折合約新台幣六萬五千元),等於進入香港大學就有了將來就業的保障。
高錄取率粉碎翻身夢
根據台灣中經院最新預估,二○一三年平均失業率為百分之四點二六,較去年還要上升零點零一個百分點。因此,考上大學未必能有光明前途,幾乎已成為兩岸年輕人的夢靨。
《紐約時報》曾追蹤報導出身農人家庭的學生吳曹英長達七年,試圖從她的經歷了解中國大陸家庭在面對教育機會增加的同時所帶來的改變。
據報導,中國人認為「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過去十年,中國推動大學改革,提高錄取率,目前畢業生人數增加的速度遠遠超過美國,每年約有八百萬人從高等教育單位畢業。
然而,上大學必須付出昂貴的代價,每年孩子的大學學費就相當於一個農村家庭六到十五個月的薪資。
當家庭散盡千金只為取得大學學歷,父母和孩子又要面臨另一個嚴苛挑戰。受訪的大二學生吳曹英說,去年春季畢業的學生現在還有超過一半,都還沒找到工作。她想進入大企業上班,但比她優秀的名校畢業生很多;她想創業,但又苦無資金,對未來產生疑惑,她的父親說,「每次我女兒打電話回家,她都會說,『我不想繼續上學了。』」、「我會說,『你得繼續學下去,我們老了之後得靠你照顧』,她就說,『這樣壓力太大了,我不願去想所有這些責任。』」
《紐約時報》評論,「中國公民把他們所有儲蓄都壓在了孩子的教育上,如果子女在畢業時不能找到工作,他們也就沒有太多其他的出路了。」對照吳曹英父親的心聲,「我只有一個孩子,所以我得確保我們老了之後她能照顧我……一想到萬一我們把這麼多錢花在教育上,她還找不到工作時,我就頭疼死了。」當初以為讓孩子上大學就能讓家庭翻身的想法,至此充滿變數,而吳曹英的故事或許也已在台灣上演,值得即將進入大學的孩子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