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研究指出,與不運動的人相較,每天運動十五分鐘,可延長三年壽命。國民健康局昨提供十招生活化運動撇步。
十招生活化運動撇步是就近利用社區公園、健走步道、自行車道等,從事健走及騎自行車等活動,除了促進親友間互動,還能增加身體活動的機會。
一、幫忙作家事,增加身體活動。二、到寺廟拜拜,多以步行、自行車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三、春節拜年,盡量走路、騎自行車,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四、親友團聚時唱歌、跳舞等。五、吃完飯,至鄰近的公園或步道散散步。六、出遊選擇健走、自行車、登山。七、與三五好友至附近公園打球敘舊。八、至社區附近的公園、運動場跑步。九、邀約朋友參加聚會,到戶外走一走。十、在家快樂動,以仰臥起坐、抬腿及健康操等維持身體活動。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五至十七歲青少年,每天應累計至少六十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十八歲以上成人,每周應累計至少一百五十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活動能力較差的老年人,每周至少應有三天,進行增強平衡能力和預防跌倒的活動。
資料顯示,達到此活動量,可以控制體重,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乳癌、大腸癌的風險,增強骨骼與肌肉,促進心理健康與情緒,對身心健康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