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幸福 走親戚

 |2013.02.09
1667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傳統台灣農業社會有「走春」習俗,人們喜歡在大年初一,選個吉時良辰出去走走,大多前往廟宇、佛寺燒香,祈求新年吉祥。之後到街坊鄰居、親戚、主管、生意夥伴等家裡拜年。由於初一又稱為「新正」,親友之間互相拜年,也稱為「拜正」、「賀正」。

過去走春,每到一家,彼此都要說些吉祥話,主人會拿出以朱紅色的木盒或九龍盤盛的糖果,並端甜茶,熱情招待,離去前,主人和客人會互贈紅包給對方的孩子。

親情交流難得機會

在香港,除了習俗中年初三為「赤口」不宜拜年外,初一及初二是最好的時間。香港拜年時需要帶禮物,現在的禮物通常以食品類居多,像是盒裝糖果、曲奇餅乾等。親友相聚最常見的活動就是發揚國粹,打打麻將,晚餐再一起享用過年菜色。

中國內地世代傳承下來的習俗,則稱為「走親戚」,它是親戚間聯絡感情,互相慰問、親情交流的機會。每年從正月初二(送走年獸之後),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六日。拜訪也有一定的順序,有所謂「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說法,現在則是正月初二「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後」,外甥走姥姥家,閨女攜婿走娘家,然後是去姑、姨、姐家。

送客的餃子迎客的麵

走親戚時禮物一定要帶,上世紀六、七○年代,帶饅頭、包子、糕點等;八○年代末,是桃酥、罐頭、白糖、柿餅、燒餅、蛋糕、美酒和蜂蜜等;九○年代,除了酒以外,魚肉、奶粉等也開始盛行;二十一世紀多是水果、奶、茶等,還有鮮花、書籍、音樂專輯等。

準備一頓豐盛的午餐,是親戚家最忙碌的大事。在飯菜上也有講究,廣泛流行於鄉間的風俗是,迎客吃麵條,送客吃餃子。就像廣東一帶所說「上馬餃子下馬麵。」東北膠東一帶說「送客的餃子迎客的麵」,還有「起腳包子落腳麵」。無論如何,麵條形似繩子,客來了要絆住他的腿,希望他多住幾天,表達留客的誠意;而餃子形似元寶,客要遠行,祝他出門發財。

過去離開親戚家時,會從中拿出一兩樣禮物,再把自己家稀罕物品添上一兩樣,以表敬意,因為若把客人的東西全留下,讓人空手而回,會顯得自己有些小氣。現代生活改善了,許多人也就不拘泥老規矩,年輕人走親戚基本上都把帶去的禮物全留下給親戚,以示孝敬。

總之,無論是台灣的「走春」,大陸的「走親戚」,過年期間走出家門,拜訪許久未見的親朋好友,送上誠摯的祝福,彼此為對方加油打氣,今年一整年,無論工作或家庭,「蛇」來運轉,大吉大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