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細選.年年有餘.多添蔬果

陳玲芳 |2013.02.02
1114觀看次
字級
鳳梨酥雖好吃,但吃三顆就等於吃掉一個排骨便當。 圖/何啟鳳

文/記者陳玲芳 圖、資料提供/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台北市衛生局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去年二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對全國二十二縣市進行的「國人於春節期間體重控制調查」(十八歲以上有效樣本數一千零八十七人),結果發現民眾於年節期間吃的東西比平常多者占三成九,每天吃餅乾、糖果及零食比平常多者占五成,喝飲料分量比平常多者占一成九,每天運動量比平常少者占四成三。並有近四成五的民眾表示過年期間體重會增加,其平均約增加一點七公斤。 

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建議民眾,年菜的準備,不管是自己做、在外面吃、外帶,最好都能減卡多纖多健康;除以購買外帶年菜組合為例,示範如何控制年菜熱量,也建議民眾於年菜中加入蔬菜,讓年菜吃得豐盛、健康又不過量。

年菜吃巧不多卡  

國健局提醒民眾,年菜吃「巧」不多「卡」,在選擇外帶年菜時,應掌握四大祕訣為:

(一)卡卡計算,看清熱量標示;

(二)注意烹調方式;

(三)慎選食材;

(四)主食高纖少油。採買時的斤斤計較,是為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做第一步把關,而在享用豐盛年菜時,則應把握以下三項原則:

一、精挑細選:

年菜加熱前,應先將白色凝固油脂去除,減少油脂的攝取;享用年菜時,可先喝清湯或由蔬菜開始吃,以增添飽足感;食物入口前,將油炸的外衣、油脂過高的肥肉、雞皮去除,別喝芶芡或濃稠的菜汁。另外,烏魚子及含內臟類的海鮮,如蝦頭、蚵、貝類膽固醇較高,亦不應過量攝取。

二、年年有餘:

分量較大的食物,如豬肋排、雞腿等,應切小塊由家人共同分享,或將一餐分成兩餐食用,避免過量飲食。用餐結束後,應先收拾桌面或移至客廳休息,不要持續坐在餐桌前聊天,避免因而在不知不覺中,吃下過多食物。

三、多添蔬果:

外購年菜蔬菜量普遍不足,建議民眾可額外炒青菜或準備新鮮蔬菜,適量加入肉品或湯品年菜中,例如:燉品可加入蘿蔔一同燉煮;鍋品則可加入茼蒿、高麗菜、香菇、金針菇;肉品則可加入燙熟的芥菜、花椰菜、青江菜,不但可以增加膳食纖維,且可以增加飽足感,減少肉類的攝取。

親友團聚期間,可常備無糖淡茶、各式新鮮水果,作為團聚聊天的飲食,補充維生素、膳食纖維,也可增加飽足感,避免大魚大肉吃得太多。

零食暗藏熱量危機  

過年是全家團聚的重要時刻,除了圍爐大餐,也會準備許多年節點心或零食,但許多年節點心暗藏著高油、高糖、高鹽、高熱量的危機,例如地瓜酥一包約六百大卡,相當於一次午餐所需的熱量,而十顆花生糖或三個鳳梨酥熱量就相當於一個排骨便當,相當驚人。

國健局局長邱淑媞特別提醒民眾,千萬別小看這些點心的驚人熱量,否則過完年,腰圍也會長一大圈,慢性病人的血糖、血脂肪和血壓更可能大大失控!  

國健局提出享用年節零食聰明吃三部曲,教你如何聰明選擇,歡慶年節沒負擔:

一、看熱量標示:

大部分的零食皆有熱量標示,是民眾判斷熱量最直接的方法,如此便可藉以選擇熱量相對低的零食。

二、聰明替代:

以替代的方式做選擇,例如以烘焙海苔取代油炸海苔,以蒟蒻果凍替代糖果,以乾燥蔬菜、水果取代洋芋片,以新鮮水果取代水果乾,而堅果類則建議以原味取代蜜汁或其他加工口味。許多加工食品如水果乾、蜜餞、各式口味的洋芋片含鹽量高,應以新鮮食材取代加工食品,不但可以減少熱量更可以降低鹽分的攝取。另外民眾常吃的西瓜子在製備時會加入較多的鹽及醬油,含鹽量高,民眾可選擇含鹽量較低的葵瓜子或南瓜子。或者直接以時令應景水果作為餐間點心,更是健康點心的聰明首選。

三、適量購買、酌量享用:

一次不購買太多的分量,且桌上不要一次端上所有的糖果零食盒。一整包的零食則多人享用,避免一個人一次食用過多。對於小朋友,則分發固定的量,不要讓小朋友隨意取得。

年節零食看清熱量標示,以替代方式選擇、並節制食用是年節控制體重的要訣,國健局提醒民眾歡度佳節也別忘了維持「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健康生活方式,注意熱量的攝取,天天量體重,並與親朋好友相約外出走春,隨時增加身體活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