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皮的小猴子面對超級保母古意,變得乖巧,讓古意媽媽替牠理毛。「理毛」是獼侯社群中重要的社交行為。圖/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在人們的印象中,猴子跟香蕉似乎形影不離,但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內,有隻名叫「古意」的猴子,牠的故事可以提供不同思考方向。
● 牠是誰?
二○○七年春天,一位屏科大學生在路邊看到一個鐵籠,裡面關著一隻長相怪異、通身毛茸茸的動物。他好奇打量,「咦?這是猴子嗎?」牠蜷曲著身子,跪坐在狹小的籠子裡,看來相當虛弱。等了許久,未見任何人來關心,這位同學趕緊將牠送至收容中心進行安置。
這隻猴子引起收容中心一陣騷動,牠腫脹且凹凸不平的的臉頰,如同一顆馬鈴薯;彎腰駝背的樣子像是個糟老頭,這讓大家完全摸不著頭緒:牠是什麼稀有動物?
● 生病了!
中心隨後替牠進行健康檢查,結果令人震驚!這隻猴子的臉部和腿部骨骼嚴重變形,並且因為牙齒發育不全,嘴巴也無法正常閉合,獸醫判斷牠得了「纖維性骨不良症」,這是一種營養不良造成骨頭病變的疾病,主因是飲食攝取嚴重不均衡,導致身體極度缺乏鈣質,骨頭結構密度降低,簡單來說,這隻猴子的骨質,就像餅乾一般。
● 揭開身世
這隻長相奇特的猴子,照養員替牠取名「古意」。為改善古意的健康,獸醫提供營養劑,並透過喝牛奶來補充鈣質。經過半年的飲食調整,牠的身體狀況逐漸改善,容貌竟慢慢改變,獸醫赫然發現:古意是一隻台灣獼猴!
話雖如此,古意的身型依舊比其他同齡獼猴小了一號,為避免混群時被其他猴子欺負,中心暫時讓牠獨居在個別的籠舍裡,但對於天生就是群居動物的獼猴來說,並非長久之計。
● 超級保母
半年後,一隻不滿一歲的幼猴來到中心,照養員把握機緣,嘗試讓牠當古意的室友。剛開始,頑皮的小猴來示好時,古意總是不耐煩地背對牠。但不知何時開始,當照養員要接觸小猴,古意會立刻出聲嚇阻!原來,在長時間相處下,古意變成小猴子的代理媽媽了。
從此以後,古意在收容中心成了「超級保母」,經常幫忙照顧落難的小猴。三年過去,在中心的照料下,古意的容貌已不復當時的畸形,但比起正常的猴子,牠的身型還是相當矮小,生病時的傷害似乎無法改善了。
● 餵食迷思
獸醫表示,古意的「纖維性骨不良症」,是因為牠長期被餵食同一種水果而導致營養失調,而這樣水果很可能就是香蕉。
根據學者研究,台灣獼猴在野外的食物至少有三百多種,植物的種子、果實及葉子都是牠們的營養來源;昆蟲、鳥蛋也是牠們菜單中的選項,既然獼猴攝取的營養如此多元,只吃香蕉,未必符合台灣獼猴的需求。
現在不少人喜歡餵食台灣獼猴,到底適不適合呢?其實,在人類還沒接觸台灣獼猴之前,大自然便供給牠們存活的條件了。人類的餵食,不僅改變牠們的自然習性,也會影響健康狀況,更嚴重時還會造成許多「人猴衝突」。
到底要如何尊重野生動物的天性,又能欣賞牠們的可愛?「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就是最佳的答案了。(國科會專案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