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巨蜥體型龐大,蜥蜴界中排名第二。圖/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文/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收容中心園區內有為數不少的爬蟲類,在這裡會看到眼鏡蛇、蟒蛇,還有各式各樣的龜類,而這些野生動物的種類,往往反映台灣的寵物市場現況。
早年收容中心剛成立時,被送來的多半是台灣民眾非法飼養的哺乳類動物,近年來寵物市場逐漸轉型,大眾對爬蟲類的熱愛程度愈來愈高,收容中心也開始出現諸多因走私進口被查緝,或遭主人任意棄養的爬蟲類動物。
原為超級巨星
其中最常見的,大概就屬綠鬣蜥了。原生長在墨西哥到拉丁美洲一帶的綠鬣蜥,是寵物界的超級巨星,牠剛出生時小巧可愛,翠綠色身影夾雜美麗的藍色花紋,讓許多人著迷而購入;但當牠長大後,成了身長兩公尺的龐然巨獸,體色也從原本的翠綠色,轉為暗沉的灰色。
除了外表不再討喜,成年的綠鬣蜥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導致飼主無法負擔牠所製造的各種困擾,便紛紛任意棄養,讓無辜的綠鬣蜥無形中成為野外的無敵生態殺手。
來到台灣野生環境的綠鬣蜥,相當適應這裡的氣候環境,由於台灣沒有體型如此巨大的蜥蜴種類,因此綠鬣蜥在野外並沒有天敵,當牠們漸漸形成大量且穩定成長的族群後,開始對台灣的原生物種造成威脅。
無心的偷渡客
而另一個外來種的危機,是來自體型更為巨大的蜥蜴——澤巨蜥。從這個名字,應該就能想像牠的體型了吧?澤巨蜥為世界上體型第二大的蜥蜴,外型相似於有名的科摩多龍,身體的顏色為深灰色,最大可成長到三公尺左右。
那麼,收容中心的澤巨蜥是怎麼來到這裡的呢?牠的命運與綠鬣蜥不太相同,最初是被高雄港附近一家原木工廠的老闆發現的,推斷可能是攀附在被砍伐下來的原木上,一起坐船來到台灣。這位老闆非常具有保育觀念,發現後立刻報案,不久後這隻澤巨蜥便被送進收容中心安置。
澤巨蜥逐水而居,不但善於游泳,也很會爬樹,是水陸兩棲型的動物,在台灣一樣沒有天敵,可想而知,一旦在野外的數量繁衍多了,同樣將帶來嚴重的生態問題。日前在屏東新園地區,捕獲一隻約一公尺的澤巨蜥,發現澤巨蜥似乎已不是新聞。
或可慶幸的是,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裡的哺乳類數量並未再大幅增加,代表國人對哺乳類動物的保育觀念有所進步;可是爬蟲類的收容數量卻日益增多,顯見國人對於不應任意飼養、棄養野生動物的觀念,仍需要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