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映照在「無爪」臉上,牠的神情彷彿在問:爪子怎麼不見了?
圖/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全世界的熊共有八種,除了胸口有白色尖領的台灣黑熊、愛在溪邊大啖迴游鮭魚的棕熊、終生都在睡眠與啃竹子中度過的貓熊,以及身體與居住環境同樣雪白的北極熊,您還聽過哪種熊的名號?
在印尼及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裡,住著一種世上體型最小的熊,中文以原生地「馬來熊」命名,英語以其身體特徵稱為Sun Bear,因為牠的胸口有一圈如落日般的馬蹄型圖樣。
不過,牠喜歡的食物不限於蜂蜜,和其他種類的熊相同,馬來熊是雜食性動物,有一百多種昆蟲和兩百多種植物列入牠的菜單中,而馬來熊如何吃到這麼豐富多元的食物?這就得說到牠重要的營生工具「爪子」了!
牠的絕活之一,就是用彎彎長長的爪子掘開層層枯木或樹幹,到處找尋蛋白質大餐,如螞蟻窩或是甲蟲、蜜蜂等幼蟲;還可以藉著爪子爬上大樹,摘採桑科、橄欖科及桃金孃科的果實,然後大快朵頤一番。
在人類社會裡,依賴心強的孩子很黏人,在馬來熊的世界中,牠們很黏「樹」,因為在樹上除了進食,有趣的事還很多:待在高高的樹上,可以暫時遠離雨林的潮濕,享受乾爽的環境;或者用舒服的姿勢在枝枒間小憩,甚至在私房景點築個熊窩過上一夜——這可是豪華又環保的單人套房。
既然樹上是馬來熊進食、探索、休息的重要場域,要是失去爬樹的能力怎麼辦?
無爪的生涯
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內,曾前後安置過十五隻馬來熊,其中最特別的一隻是「無爪」。「無爪」渾身皆是標準的「熊樣」,唯獨兩隻前掌看起來像人類腳掌,因為牠的爪子不見了!這意味牠無法依樹而生,生存成為莫大的考驗。
馬來熊有著能適應熱帶雨林氣候的一襲短毛,搭配圓滾滾的大眼,模樣十分討喜,幼熊尤其惹人憐愛,但卻也因此成為寵物黑市的搶手貨、非法獵人的標靶。根據IUCN亞洲黑熊專家群組的調查,過去三十年間,馬來熊的全球族群衰退三成,依據《華盛頓公約》,馬來熊身體的任一部分,在全球均禁止交易。
在悉心照養動物的收容中心裡,「無爪」可以安然度日,但或許牠更想和同伴一樣在樹上玩耍吧?
如何真正「寵愛」馬來熊?人們只要拒絕會破壞雨林的消費行為,不使用雨林紙漿製品,不購買雨林咖啡、雨林巧克力等產品,就能共同守護牠們的家園;更重要的是不獵捕、不買賣,讓馬來熊族群可以在雨林中平安自在地代代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