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指定寒假作業,在官網「反毒知識學習單」中,有道選擇題「K他命的吸食方法何者正確」,造成家長的疑慮和憤怒,雖然此題已被學校撤掉,仍引起不少爭議。
教育部反毒的立場是對的,如製作宣導短片、印製海報小卡片、邀請藝人代言或巡迴各校宣傳等,都是很好的做法。
以反毒知識當寒假作業,可增加學生印象,希望他們遠離毒品,出發點是善意的,但出題實在令人難以苟同。
K他命的吸食方法有多種,但不管採用何種途徑,都不會是「正確」的方法。藥物濫用乃非法行為,吸毒本身已是犯罪,既然不合法,何來「正確」可言?換句話說,吸食K他命不該成為「選擇題」,應該是「是非題」,教材的編纂邏輯不通,審核者也不盡職,才會出此烏龍。
根據教育部解說,讓學生了解吸食毒品方式,是為了預防學生吸毒、希望他們不受外界誘惑。這種說法欲蓋彌彰,矛盾百出,莫怪不被接受。
請問教育部:若想讓學生了解抽菸、喝酒、賭博等惡習,難道要鉅細靡遺的介紹內容和方法嗎?
毒品氾濫,年齡層逐年下降,連小學生都沾惹,這是非常大的警訊。遠離毒品別無他法,釜底抽薪之計,則是「不好奇、不碰觸、不吸食」,只有勇敢拒絕第一口、第一次,才能避免誘惑,愈陷愈深。
販毒者和惡友為了暴利,會想盡辦法誘拐無知的年輕人吸食毒品,為了讓學生了解他們的手段,以寒假作業再三提醒,確實有此必要。
但題目若改為 「吸毒者會用甚麼方法引誘不知情的人吸食K他命?」或許比較適合,提供教育部參考。
吳芳迪(台南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