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人生--自導人生的影壇長青樹 史蒂芬史匹柏

楊慧莉 |2013.01.26
6419觀看次
字級

說起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 1946-),大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尤其是對四年級到七年級的朋友而言,他的電影曾陪伴這幾個世代的人成長。想起他的成名之作《大白鯊》,猶如回到時光隧道:當時為一睹這部驚悚片,在西門町萬頭鑽動的排隊場景,還有電影看畢回到學校,非得跟同學聊上幾句裡頭劇情才叫時髦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彷彿昨日。

之後的二、三十年裡,差不多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部史匹柏「彷彿不去看就落伍」的片子上映,而且幾乎每部都是票房的保證。也難怪後來的片子在做預告時,都想盡辦法跟史匹柏攀親帶故,彷彿有了他的加持,電影保證好看。

但不可諱言的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史匹柏之名已從人們的記憶中日漸淡去。除了跟人們的興趣改變有關,史匹柏在過去十年裡似乎也未有任何轟動之作。不過,其最新力作《林肯》,自從成為今年奧斯卡入圍的最大贏家後,史匹柏之名在世人記憶中好似一夕醒轉,在與我們的李安大導演一較高下之餘,也讓世人再度見識其寶刀未老的功力。雖然影片尚未上映,已讓人有所期待了。

回顧過去三、四十年裡,大概有一半以上大家耳熟能詳的院線大片都是出自史匹柏之手(不管是以導演、編劇或製片的身分呈現)。為此,你不得不對史匹柏的電影熱情、創意和精力感到嘆服。今天,我們就來溫故知新這位曾經「轟動武林,驚動萬教」而今仍活躍於電影界的響叮噹人物。

從影之路
崎嶇坎坷 另闢蹊徑

史蒂芬史匹柏生在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為猶太後裔。他的父親是電腦工程師,母親為鋼琴演奏家。史匹柏八歲時,他的父親送給他一個八釐米的攝影機,當作生日禮物。或許是天分使然,他一下就上手了,並拍起家庭影片,還要他父母重來好幾次,好讓他拍出美美的影像。史匹柏後來還把他喜歡的動作片改編成自己的版本,連他的電動玩具火車都派上用場,拍了一場火車出軌的戲。

天分早發 鄰里皆知

很快地,街坊鄰居都知道史匹柏有拍片的天分。許多鄰居小孩都在他的片中軋一角。十三歲時,史匹柏的戰爭電影《Escape to Nowhere》還贏得美國新銳導演獎,刊登在地方報紙上。後來,他又自編自導了一部可視為《第三類接觸》前身的科幻冒險片《Firelight》,更獲國家報紙大肆報導。這部電影還在城市戲院上映,有如好萊塢的首映。此時,史匹柏才不過十六歲,就前途似錦,而且看起來跟三十多歲的人一樣成熟。

學校不快 家庭不睦

然而,儘管拍片的才華洋溢,史匹柏的成長時期卻是崎嶇坎坷、充滿不快。或許,史匹柏天生就是來拍片的,除此之外,他一概不感興趣。因此,學校成了他的牢籠。沒有一樣功課在行,包括體育,全部都跟他沒話說,只能低空飛過。

史匹柏的獨特興趣也讓同學跟他無話可說,人際關係自是不佳;再加上他處於弱勢的宗教背景,都讓他在自己的學區飽受屈辱和訕笑。

不過,史匹柏的家也非避風港。他的父親經常出差,好不容易在家,又是一場父子衝突。身為工程師的父親,哪能忍受自己的兒子功課那麼爛,特別是理工科,何況他還巴望兒子能步其後塵。為課業壞了親子關係,在他們家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除此之外,史匹柏的父親也跟其母不合。父親的科學心智和母親的藝術心智常常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爭吵不休的婚姻終以離婚收場,此時史匹柏還在念中學。人生早年的父親缺席,對史匹柏造成不小的影響,成為其往後各種電影的主題。

成績太爛 吃閉門羹

或許正因這些痛苦的成長經歷,讓史匹柏只好從自己編導的幻想世界中尋求慰藉,因而締造出一番亮眼的拍片表現。但一切也僅止於此了。因為儘管有先前成功的實戰經歷,史匹柏的導演之路並不能從此一帆風順,他仍得承受先前「不用功」的苦果。

史匹柏於高中最後一年,申請兩間美國境內有口碑的電影大學,但全都因糟糕的高中成績被打回票,連其母動用個人在環球製片廠的關係所寫的推薦函也幫不上忙。

不想就此放棄的史匹柏,只好進入長灘的加州州立大學就讀,但沒多久,史匹柏就發現學不到東西。他的一個老師就曾表示:「史匹柏比誰都懂攝影,他可以在這理教書了。」

勇闖天關 叩門成功

既然大學教育無法給與啟發,史匹柏只好自我教育。他直搗黃龍,跑到好萊塢的環球製片廠去見習。

史匹柏穿上西裝、打上領帶,拿著父親的公事包,以一身當時年輕人不會有的老練穿著,輕鬆通過環球製片廠的門禁;他讓門口警衛誤以為他是哪個年輕經理,而不疑有他。看到這一招奏效,史匹柏數個月每天都來報到,等待一展長才的機會。

史匹柏在環球製片廠四處亂闖,跑進攝影房、剪輯室和聲音特效房。逢人就自我介紹為演員、導演或製片,還請那裡的人吃飯。有時闖進拍攝現場,身分曝露,還被人請出場,但沒多久他又靜靜地折返。

漸漸地,史匹柏在環球製片廠學到了一招半式,並在一九六八年完成了一部二十六分鐘的電影短片《Amblin》,獲得時任環球電視劇製作協會副主席的史恩伯格(Sidney Sheinberg)的激賞,當下與他簽訂長期合約,而使之成為與環球製片廠簽約的最年輕導演。

當時,史匹柏才二十一歲;他休學,正式開啟了職業導演的生涯。在執導了一些電視影集後,史匹柏終於有機會拍出一部讓他從此邁向輝煌影史的成名之作──《大白鯊》。


輝煌影史
創意無限名利雙收

史匹柏的電影結合商業和藝術,多半叫好又叫座。在其馳騁影界的四十年裡,創作了無數家喻戶曉、能讓人立刻勾起那個時代回憶的各式電影。其成就可細數如下:

經典之作

自從七○年代的《大白鯊》之後,史匹柏幾乎在每個年代都有轟動全球的經典電影推出,例如八○年代的《第三類接觸》、《法櫃奇兵》、《E. T.外星人》、《紫色姊妹花》、《太陽帝國》等,九○年代的《侏儸紀公園》、《辛德勒的名單》、《勇者無懼》、《搶救雷恩大兵》等,到二十一世紀前十年的《A. I.人工智慧》、《關鍵報告》、《神鬼交鋒》、《航站情緣》等。這些都還只是其執導的部分,由他製作的電影更不計其數;這方面最成功的,如八○年代的《回到未來》和九○年代的最賣座動畫《史瑞克》。(右上圖/美聯社;右下圖/本報資料照片)

得獎作品

史匹柏的娛樂電影幾乎都是票房保證,少有失誤。兩部藝術電影則讓他實至名歸,獲得導演功力的肯定,分別是一九九三年的《辛德勒的名單》和一九九八年的《搶救雷恩大兵》。前者還獲得奧斯卡年度最佳影片。時隔十五年後的今天,史匹柏再以歷史劇《林肯》問鼎奧斯卡多個獎項,這次能否如願以償,下個月二十五日即見真章。

商業創舉

每年暑假,好萊塢都會推出票房強片。據說這個傳統也是始自史匹柏,就從那部讓他晉升為國際級大導演的《大白鯊》開啟。

另外,史匹柏還發明電影置入性行銷的手法,讓E. T.愛吃的糖果Reese's Pieces成為美國小孩的最愛。

除了商業創舉,史匹柏往往都能因其轟動一時的電影大片引領潮流、帶動話題,如《侏儸紀公園》引發了恐龍熱。而外星人拜史匹柏之賜,如今有個更簡潔、說來也讓人超有fu的外號── E. T.。

除了電影,史匹柏也跨入電視劇的編製,對於各種新媒體的運用也極為純熟,近年來創作的第一部真人動畫《丁丁歷險記》,無論票房和口碑都大有斬獲,還首次勇奪第六十九屆金球獎的最佳動畫獎。而對於時下流行的線上遊戲,史匹柏也參一腳,可說童心未泯,玩很大。

如今,身價三十二億美元的史匹柏是《時代》雜誌世紀百大重要人物之一,《首映》雜誌列為電影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富比世》雜誌列為全球最富有的電影製作人之一。



戲劇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史匹柏一生拍過無數的電影,種類繁多,主題和風格多樣,堪稱全方位的導演。他的每部電影看似南轅北轍,但細分起來,可區分為科幻、人道、成長、冒險等類型,而且這些類型還跟他的背景和人生緊密相連、息息相關。

戲外人生

史匹柏幾部大型的科幻片如《E. T.外星人》,除了表現出他對外太空的興趣,其實也是在與早年缺席的父親做生命的連結。他的父親是一個科幻小說迷,堅信外星人來地球是為了傳達其智慧,而非為了征服。史匹柏藉由電影,不僅落實父親的信念,也跟父親找到了共通的話題,彌補早年因不良課業表現與父親針鋒相對而至無話可說的遺憾。

至於那些深沉、史詩般的人道影片,如《辛德勒的名單》,則是史匹柏另一半基因的呈顯。這部分來自他熱愛藝術的母親。這部重現猶太人苦難史的電影充滿人道關懷,黑白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呈顯藝術的質感。另外,曾讓他的成長滿是荊棘的猶太背景,也幫了大忙,讓他說起納粹的暴行入木三分、賺人熱淚。

史匹柏的電影裡也不乏探討成長和自我追尋的故事。當人生幻滅,長大成熟,卻也同時失去了童真,如《太陽帝國》裡的英國嬌寵男孩;當身處異境,才讓人警覺自己的身分認同,如《航站情緣》裡在機場被滯留的旅客。這些想必也都是史匹柏成長過程中的經驗之談。

當然,最能表現史匹柏本色的,應該是他那些冒險動作片中的主角人物,如《法櫃奇兵》裡的印第安納瓊斯。許多這類電影都張顯了他的冒險性格,其中《神鬼交鋒》裡一身勁裝打扮、拿著公事包四處招搖撞騙的主角之一(由李奧納多飾演),還讓人不禁想起當年勇闖環球製片廠的年輕史匹柏。

電影魅力

創作者往往會不自主地將其人生片段投射在作品裡,史匹柏的電影自然也是充滿自傳色彩。但從事影視業的史匹柏還可將電影寫進自己的人生腳本,執導自己想要的人生。在那裡,所有的人生缺憾都能藉由電影的想像世界獲得彌補──甚至救贖。或許,這也正是電影的最大魅力所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