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有不少詩詞嵌入「春夏秋冬」,增添詩文的獨特藝術效果。
東晉有位詩人寫了一首題為〈春夏秋冬〉的五言詩,詩曰:
春水滿泗澤,夏雲多奇峰;
秋月有傲色,冬嶺秀孤松。
北宋汪洙編的〈神童〉詩中,有這樣一首流傳頗廣的詩:
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
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
南宋慧開和尚的〈禪宗無門關〉第十九則的偈別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有位詩友別出心裁用四個詞牌名恰到好處地嵌入春夏秋冬,成為一首別具一格的四季詩:
春宵寂寂淺吟〈子夜歌〉。
夏日炎炎聆聽〈烏夜啼〉。
秋雨綿綿細讀〈釆桑子〉。
冬夜瀟瀟悠悠〈長相思〉。
國畫中的四季表現得更多,清代女詩人吳絳雪在春夏秋冬四景中堂畫,各配十個字的詩。別看它只有十個字,卻可破讀為一首奇妙的往復回環、讀之成韻、隱示四季的七絕回文詩:
鶯啼綠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
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
紅爐透炭炙寒風,御隆冬。
這些詩句如何破讀呢?以「春」詩為例,這十字可破讀為四句詩:
鶯啼綠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綠啼鶯。
寥寥十字竟能變成一首詩,所以,夏天、秋天、冬天的詩也依此類推,一年四季便能變化多樣、多采又多姿,這正是漢字文化的特殊魅力之一!
還有一首〈春夏秋冬〉四時詩,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趣。詩云:
春雨晴來訪友家,花徑斜。
夏沼風荷翠葉長,香滿塘。
秋月橫空奏笛聲,清怨生。
冬閣寒呼客賞梅,開雪醅。
這首詩不知那位詩家所作,它每一句也都可以破讀為一首七絕,如〈春〉第一句的破讀從「春」字讀起,第二句從「雨」字讀起,第三句從「晴」字讀起,第四句從「來」字讀起,便能讀出一首七絕:
春雨睛來訪友家,雨晴來訪友家花;
晴來訪友家花徑,來訪友家花徑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