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節俗】小小清明粿

文/林長華 |2015.04.03
1643觀看次
字級
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我們又迎來了感恩的清明節。

文/林長華

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我們又迎來了感恩的清明節。

清明節不僅是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認祖歸宗、睦親聯誼的一個好機緣。人們將一片無盡的思念默默傳達,把一種優良的節俗綿綿傳承。

在閩南和台灣,清明節俗如出一轍,過清明節習慣做清明粿,又叫草仔粿。

清明粿如碗面大小,狀如龜背,頗似一個縮小飛碟,多採用野生中草藥——「艾草」或「鼠麴草」為粿皮原料,製做好的粿品呈綠色,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

春風送暖,草木旺生的春日,走向山野,很容易採到這兩種草藥。採集來的艾草和鼠麴草經過洗淨,略煮後搗爛,拌和事先磨好的米漿製做粿皮。清明粿餡料多用豆沙、蘿蔔絲……要甜要鹹依各人喜好的口味而定。

製做清明粿有專用硬木粿模,刻有龜背、花草圖案,使用時將餡料包入粿皮,搓成團然後放粿模上壓出花紋,底部塗上薄薄的食用植物油,墊上黃槿樹葉(粿葉)或香蕉葉,然後放進開水鍋中蒸十五分鐘即可食用,吃起來有一種來自大自然淡淡的、幽幽的清香。

「小小清明粿,濃濃相思情。」它包含的不單是來自大自然的綠色和韻味,還包含追思親人、緬懷先輩的感恩之情。過去,有些大戶人家祖墳建得很大,陪葬品也多。為防盜墓,需要有人看護,因此清明節掃墓時,墓主家人清明粿會特意多做一些,分送給護墓人,或送與墓地附近牧牛或耕作的人,答謝他們協助看護之情。

清明粿與其他節日粿品不同,它避開象徵喜慶的紅色,當年有喪服人家製做的清明粿純為綠色;而大多數人家在綠色的清明粿中間,會加一點寓意吉祥的紅色粿皮,象徵思親的情感。

敬祖感恩是中國人的傳統風尚,感恩是一種飲水思源、知恩圖報的崇高美德,無論對創建和睦家庭,還是構建和諧社會都大有裨益,它折射出閩南人重視認根識本、崇祖孝親的一種傳統文化內涵,而作為節日食品的清明粿則是傳統文化內涵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