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充滿秋意的周末,原本妻子應該在家的,卻因為之前中秋、國慶連續放假的關係,今天必須到學校補課。面對空蕩蕩的屋子,我呆坐在客廳的落地窗前,注視著庭前的花圃,一種想要好好修剪、整治的心情油然而生。
其實,很早就想這麼做了,只是,工作的行程停不下來,加上又得撥出時間準備明年的博士班考試,對於院子裡的花草,頂多只能善盡灑水的責任。大剪一揮,一陣秋風掃落葉之後,原本被其他植物團團包圍的「雲南黃馨」冒出了頭,開得有點放肆的繡球花叢,也總算顯出了一點層次的美感。一進屋內,原本準備上書房「閉關」,但在廚房喝水的我,竟興起刷洗的興致。看著「黯淡無光」的流理台,逐漸恢復本來面目,突然覺得,長久以來因為追逐而在歲月中失去光澤的心境,竟清爽、透亮起來。
想起昨天在課堂上,跟學生正經八百地談「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小說,談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不禁啞然失笑。當自己帶著「功利」心捧起書本,不斷驅策心智往那所謂美好的未來前進的時候,其實跟歷史上那些為求中舉人、中進士,好謀得一官半職、富貴榮華的「腐儒」有何不同?看看薩依德對於「知識分子」的定義———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代表所有那些慣常被遺忘或棄置不顧的人們和議題。對於自己那種為「小我」而汲汲營營的私心,突然覺得分外可憎。
翻開報紙,那些在公眾面前自詡為「知識分子」的人物,正為了權位而忙著鬥臭、鬥倒他人,當他們享受著謾罵的快感時,真不知究竟解決了多少民間疾苦。讀書越多,面對「知識分子」四字,只會越覺自身的卑微。在進入書房之前,我想,許多複雜而晦暗的心情還需要梳理和刷洗。關於馬不停蹄的追逐,今天姑且暫時停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