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一九九九年創立「角頭音樂」的張四十三,雖然曾在主流唱片受過訓練,但他想,不能用相同方式宣傳,創業之初為了讓品牌曝光,可說出盡奇招。
張四十三表示,自己做主流唱片出身,清楚通路的重要性。為了突圍,他親自走遍全台唱片行跑業務。雖然辛苦,但大部分唱片行都看得到角頭的作品。
唱片行雖願意進貨,但常把非主流作品擺在不顯眼處。張四十三的第二招,是打破一般人對CD的印象,刻意將封套仿照傳統黑膠唱片規格,採用二十五乘二十五公分的超大包裝。「規格弄得這麼大,唱片行非得把我們的東西放在顯眼處不可,消費者不看到都難。」角頭音樂唱片封面都有精美的平面設計與雜誌CD的概念,受到愛樂人的喜愛。
角頭音樂另一特殊處,是不和樂手簽長期經紀約。「訂長期合約,最後常變相牽制歌手的發展,再說我們也沒有能力長期照顧他們。」因此角頭只針對每次作品發行時,和歌手簽單張合約,「合約內容與歌手版稅,白紙黑字清楚載明,不能因為是非主流,就讓人家吃虧。」即便歌手走紅,主流唱片來挖角,「我誠心祝福他們能有更好的發展。角頭與樂手,基本上是伙伴關係。」
「角頭的藝人都是善唱者,但一定和流行音樂不同,不適合跑通告,上廣播、電視。」張四十三說,為了凸顯唱將才華,他異想讓他的歌手抱著吉他在街頭演唱,展現實力,不僅唱出角頭藝人的市場,也開啟現場演唱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