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信仰,很多人都是帶著「神祕」或「神聖」的色彩來看待,我也曾經走過這樣的過程。
來到佛學院,才開始了我學佛的因緣,有一回,父親來寺院看我,在轉角處,遇到一位年輕的法師,我慎重的介紹:「他是為了了生脫死,才來出家的。」沒有學佛的父親用著莫名其妙的眼神看著我,分明就是「你在說什麼天方夜譚!」在信仰的國度裡,未知,帶來許多想像的空間。
當信仰遇上欲望,有的人帶著崇高的理想目標,希冀開悟、成佛做祖;也有對信仰是銀貨兩訖的現實主義者,拿香拜拜,鮮花素果,希望換得功名利祿、闔家平安;也有一心念佛,想要往生西方,卻不知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意義。人性好貪,只要攸關我們生命、財產、前途、身體健康,可以速成而不費功夫得到的,便忽略其中因果關係,不問是非對錯,造成神棍有機可趁,最後落得人財兩失。
有一位師姐問我:「媽媽平常念佛很虔誠,她住加護病房時,我便放阿彌陀佛聖號,希望安慰、指引她,想不到母親反應非常激動,血壓不斷上升,她不是很喜歡阿彌陀佛嗎?」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無邊的祝福,但是,很多人對阿彌陀佛的認知,僅是死亡後才要去的另外一個世界,對於還沒準備好的母親而言,阿彌陀佛是來帶她離開的,因此,一聽到佛號,她便感到恐懼、害怕,我建議這位師姐,改放觀世音菩薩聖號,果然,她的母親後來病情非常穩定,順利的出院。觀念和心念,決定我們的生死和未來。
二○一二年家師星雲大師應「第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世界經濟論壇)的邀請,在天津發表「信仰的價值」,他說:真正的財富不在銀行,而是我們的心,信仰從心裡開採,就能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好比智慧、勤勞、樂觀等都是心中的寶藏,我們要擁有外在的財富,更要擁有內心的財富。信仰,開發每個人的心田,也創造我們的人生。
信仰,有正信、迷信、邪信、不信;一個好的信仰,提醒我們在生活中應對進退,謙和有禮,給人接受;一個好的信仰,成熟我們的生命,讓我們活得自在,又能給人歡喜;一個好的信仰,讓我們活得心無罣礙,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好好活,就會好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