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漢張飛天不怕地不怕,諸葛亮在他手心寫個「病」字,就嚇得全身發抖,「英雄只怕病來磨」誠然不虛。武林好漢誇耀「刀落下,不過碗大個疤」,吹噓「橫刀冷眉對天笑」,不把死當成一回事,但面對「病」這檔事,只能俯首稱臣。「病」使人心灰意冷、歡顏盡失,頹廢崩垮,光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的折磨,就使英雄氣短。
在「病」的面前,人是渺小的,沒有權勢尊貴,不分地位高低。因對「自有愛」的貪戀執著,期望遠離病苦,但「萬物之靈」的力量,何其微弱無力,根本不堪一擊。癌症奪命,小感冒亦使人斷魂,人的勇猛何在?驕傲又何在?
眾生都會生病,但有道行修養者觀感卻大異其趣。有人樂觀不畏懼,亦有自怨自艾無生趣;有難忍疼痛自行斷滅,亦有視病如親欣然接受;有呼天搶地鬼哭神嚎,亦有如關公刮骨面不改色,可見每個人對「病痛」的態度和差別性了。「病」之前沒尊嚴,無法掩飾偽裝,讓人無助衰弱。「病」可藉機休息養氣,戒除惡習壞性,也可看出人情冷暖,體會親朋近疏,總非一無是處的。
文明的演化,物慾橫流和藥物濫用,人們賦予新的病名病因,光探討就「時有窮盡」,更奢談醫治了。為了保命延壽免除苦痛,許多人尋求秘方,希望能打垮「病」這個壞東西,以致健康食品、草藥、氣功、煉丹種種,甚至風水、地理都派上場,「死馬當活馬醫」,簡直是「病急亂投醫」,愚痴昏昧想來可悲。
佛陀提到「苦諦」,有情眾生皆不能逃避「病苦」。已證得聖果的釋尊,依然承受背痛之苦。故有人歸咎於「業障說」,搪塞給「宿命論」、「定命論「或「祖成論」,是「前生的造作,今生的滿業」,面對病灶,想起佛陀的教法,「有因有緣世間集」的「緣起」論,才是較合理的。
筆者在急診室任義工七年多,看過形形色色的病患,心已不起大波動。透過直接的從身、觸中去省察覺知,體悟「無常觀」和「不淨觀」。明瞭「病」是逃不掉的,面對它,調整自我的心態,「病」如影隨形,不論先天或後天,不論如何造成,或何種類型,病總是個不受歡迎的「諍友」。
許多病患,如鄭豐喜、劉俠、朱仲祥、乙武洋匡、瑪莉蓮那等,面對病痛殘疾的態度,堪稱榜樣和模範。而印順導師對於病痛的「視病猶親」態度,其悲心的弘願:「願生生世世在這苦難的人間,為人間的正覺之音而獻身」,更非常人能及。病不轉,人轉,心轉。「病」就當它只是「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