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原物料上漲,很多小吃跟著調漲,原物料調降後,變貴的小吃卻未跟著調降,消費大眾儼然成為冤大頭。遺憾的是,這個不公平現象,未見政府機關、公平會或消基會出面說句話。
台中有對擺攤賣水煎包三十年的老夫婦,因菜價高漲,每顆煎包漲為十二元,他們向顧客保證,菜價回穩就改回原價。老夫婦信守承諾,去年底恢復原價,消費者受感動之餘,將他們封為「老實水煎包」,格外溫馨。
老夫婦的水煎包皮薄餡多,雖價格因菜價波動,兩人用心經營,真材實料、價錢公道,平常只賣十元,遠低於市面行情,對弱勢或貧困特別有愛心,吸引老饕和民眾排隊光顧。
台灣許多小吃遠近馳名,不但是外國觀光客消費標的,也是國人滿足口腹之慾的美食。價格大都不高,但因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成為人民生活痛苦指數重要指標。
然而,不管大生意或小本攤販,買賣獲得合理利潤,大家都可接受。如成本有起伏,售價卻只漲不跌,賺取超乎合理的利潤,即有違公平正義。只是,取決於以商家為導向的消費型態,就得看業者的「道德良心」。
筆者認為,有了「老實水煎包」案例,秉持相同營業良心的商家,不妨共同推廣老實活動及標章,回應消費大眾,建立良好營業信用。相關機關或團體也應宣導鼓勵,讓老實生意成為優良風氣。
美食加真心誠意價格,融入溫暖和善人情味,這種美食王國獨有的文化特色,才是美麗寶島的真正財富。
曹竹如(台北市
/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