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古典音樂只能嚴肅端坐在音樂廳聆聽嗎?日本東京「熱狂之日」音樂節演出形式打破制式化的窠臼,音樂節「有心」的設計,使得「熱狂之日」每年春天吸引超過百萬樂迷,讓古典音樂在表演產業鏈中,營造了文創的驚人產值。
「熱狂之日」音樂節主辦單位Kajimato 公司社長梶本真秀表示,「熱狂之日」音樂節以市民為主要對象,希望建構一個票價合理、適合全家參與的活動。每年五月在東京舉行的「熱狂之日」音樂節,已為亞洲最重要的古典音樂盛會。
「熱狂之日」音樂節,近年來也邀請台灣長榮交響樂團、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參加,讓團員體驗到古典樂也可輕鬆和觀眾近距離接觸。梶本真秀指出「熱狂之日」的特色,以馬拉松式接力演出,「之前每屆音樂節都是以一位作曲家、樂派或國家為主題,不只是重視對音樂的詮釋,同時也會介紹作曲家生平和小故事,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像。」梶本真秀說。
「近年日本經濟不景氣,二○一二年又發生大地震,雖說遭遇了一連串打擊及困難,但「熱狂之日」音樂節並沒有被打敗。」原本的「音樂巨擘」主題隨著地震難以實現,但也因此讓人更加堅信音樂具有療癒人心的力量,他們修改了「熱狂之日」主題,除了古典音樂,也加入了搖滾、運動、歌劇、舞台劇、教育場等,讓音樂節更有活力。
梶梶本真秀談到對音樂節的想法,是受到一九九五年日本「布雷茲音樂節」啟發。本認為,「音樂會應以新角度帶給觀眾不同享受,演奏家必須在現場捕捉聽眾特性,並配合場地做出最吸引人的演奏。」為讓演奏家和觀眾「邂逅」,「熱狂之日」完全跳脫傳統的鏡框式舞台,將舞台放在中間,觀眾環繞四周,使演奏者和觀眾近距離互動。加上票價平實,一場四十五分鐘演出,約一千五百至四千日幣(約六百至一千五百元台幣),對推廣音樂很有吸引力。
東京是日本的首善之都,也是一座結合人文、科技與歷史的城市,因而針對「熱狂之日」音樂節宣傳手法,梶本真秀表示,會隨時求新求變,明年將結合手機、電腦等數位產品,民眾買票只要用說的,或是App、R Code,對著機器按一下,即可現場取票。
本真秀小檔案
KAJIMOTO (株式會社本音樂事務所 ),創立於一九五一年五月,社長梶本真秀。這個古典音樂公司,專門從事規畫、管理票價,以及組隊與演出者管理、 國際樂團和演出者,再加上機票銷售網站管理辦事處。一九五二年在銀座開設東京銷售辦事處,開展和邀請外國、日本演出者,致力開拓國外和海外業務。
一九七○年參與「大阪世博會」演出活動、一九七五年指揮小澤征爾帶領舊金山交響樂團首度到日本演出。一九八一年「波士頓交響樂團基金會百周年世界之旅」第一次到日本演出。一九八四年邀請卡拉揚和柏林愛樂樂團到日本演出,多年來創下多項古典音樂演出創舉,二○○五年開辦「熱狂之日」音樂節,已成為亞洲最重要的古典音樂年度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