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日前表示,近年來全球性的醫療觀光市場,蓬勃發展;政府將投入一百零五億元的巨額資金,打造台灣成為華人觀光醫療的第一選擇;以華人白領階級為對象,提供雷射矯正近視、健康檢查、整型美容、牙科、中醫等五個主要項目,啟動醫療服務國際化。此一計畫的推動不僅可以提升台灣優質醫療的國際形象,同時也能帶動國內觀光醫療服務產業的發展。
觀光醫療(Medical Tourism)是指消費者以旅行的方式,到其他國家去消費醫療保健服務。根據美國商業周刊報導,近幾年來,每年在美國從事海外觀光旅遊的人口中,前往亞洲國家,尋求價格合理、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者,都超過五十萬人。如泰國以變性及整型手術聞名,去年一年便有一百二十八萬名外國旅客到泰國消費醫療服務,創造了八十六億美元的龐大市場;預計今年將增加到一百四十萬人,為泰國創造超過一百億美元的外匯。新加坡的醫療與觀光資源均優於周邊國家,觀光醫療產業亦高度發展,以健康檢查、癌症治療為主,簡單、迅速、尊重隱私權為特色,去年就醫的外國觀光客已逾四十萬人,預計五年後超過一百萬人,每年的醫療收入高達二十億美元。印度也是醫術發達而費用低廉的國家,不但低於西方國家,也低於新加坡、泰國,強項是心臟疾病、關節手術、牙科、美容整型、器官更換、心導管手術,最受英語系國家歡迎,尤其是英國人信任,每年的產值達到一百七十億美元。除了南亞各國外,北亞的南韓觀光醫療亦甚受重視,像美容整型舉世聞名,每年服務的人數眾多,產值亦相當龐大。
推究觀光醫療產業的興起,緣於歐美先進國家醫療資源相對不足且費用高昂,為亞洲國家創造了龐大的市場。面對全球醫療觀光市場龐大商機,行政院已將醫療觀光列為重點發展項目,期望能實現「顧客走進來,醫療走出去」的目標。
我們對政府能體察未來世界市場走向,將醫療觀光列為重點發展項目表示支持,為期此一富於前景的計畫能付諸實現,謹提出幾點建議,供推動之參考。一、倫理的講求:國內醫療環境最為人詬病之處,在於醫療倫理與職業道德的淪喪,發展醫療觀光,對於醫療相關從業人員的道德規範,必須視為首要急務。二、人權的尊重:對於女性消費者醫療人權、對於病人隱私權的尊重、對於媒體的規範,都要積極規畫,落實施行。三、後續的照顧:醫療消費與其他有形商品服務的不同,在於其並不隨交易行為的完成而結束,因此對於事後的繼續照顧,亦應早作妥適安排。四、糾紛之處理:醫療糾紛在任何國家都難避免,必須建立專業、公正受國際認可的調解與審議制度。五、合理的價格:以國內物價與醫療及相關產業的價格言,難與印度、泰國相競爭,如何訂定為消費者接受的價格,又可避免惡性競爭,更應早作規畫。六、語言的精練:醫療行為之進行,醫病雙方要能準確的溝通,醫師、護士、藥師、檢驗人員,以及相關業者的外語溝通能力,須先作培訓。
醫療觀光固然是值得開發的產業,但是其對於國內醫療資源必然會產生排擠作用,如何使其不致於影響國人應享有的醫療照顧品質,更要優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