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第三度審議《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朝野共有二十個版本大鬥法,民進黨團和行政院版的統籌分配款規畫,差距超過千億元;令人關切的是,《財劃法》今天若無法送出財委會,最快要等三個月後,下會期才能再審。
五都合併升格、修正《公共債務法》、《財劃法》,是地方制度變革三部曲;立法院前天已初審通過《公債法》修正案,《財劃法》是「最後一塊拼圖」,也是最困難的一部分。
初審通過《公債法》修正草案,中央同意「讓出」百分之零點一可舉債額度給十六個非直轄縣市,雖然不如地方預期,但財政部長張盛和允諾提出配套,從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中的營業稅,提撥百分之二十的稅款給地方補助款;但此一構想能否落實,端看今天財委會審議《財劃法》的進度。
財委會一個月前擱置所有爭議條文,朝野較具爭議的條文,統籌款規模是最重要的部分。行政院版規畫統籌款的來源中,營業稅、菸酒稅全數分配給地方,所得稅則保留百分之六做為特別統籌款;原為中央統籌款稅目的貨物稅,因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有逐年減少趨勢,行政院認為已不適合再做為統籌款財源。
不過,民進黨團堅持,所得稅畫為統籌款的比重應調高至百分之二十,貨物稅則應保留收入的百分之十做為統籌款。民進黨版的統籌款規模比行政院版再擴增一千一百五十九億元,中央釋出淨額將達到二千五百四十億元,財政部已表明窒礙難行,預期今天委員會審查時將成為朝野攻防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