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阿嬤在佛陀凝視下,相互交換念珠,歡慶鑽石婚。
圖/青樺攝影提供
一個適合全家出遊的好去處
到佛館參拜禮佛,不但可以平和心境、澄淨心靈,佛館雄偉的建築和優美的景致,更是令人心曠神怡、忘卻煩惱。當然,還有五和塔「喜慶之家」也是必訪的地方。來到佛館,別忘了到五和塔拍一張全家福,感受「喜慶之家」溫馨和諧的氛圍,定格這一刻的幸福,成就永遠的傳家寶。
「愛」是家庭的根源
愛是家庭形成的最主要根源。男女源於愛而結合,決定攜手共組家庭;又因為有了愛的結晶,使得家庭更臻圓滿,並得以延續、生生不息。
「為什麼信奉基督教的年輕人會到教堂舉行婚禮,甚至人生中許多重要的活動也都會在教堂舉行,而佛教卻沒有這種風氣?」這是「喜慶之家」佛化婚禮概念的起源,由此又延伸擴及毓麟之禮(彌月)、成年之禮、壽誕之禮、菩提眷屬祝福禮,而達至「五和塔」象徵的意涵。因此,也可以說,「喜慶之家」的存在,就是在為人「生」的歷程提供見證與紀錄。
打造「三好家庭」
星雲大師倡導「五和」——「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其中,「家庭和順」就是促進和諧的重要根本,有了和順的家庭,便能從小培育孩子自心和悅的良好品格,也才能達至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境地。所以將「喜慶之家」設在五和塔最是理想,不僅可以讓每一位到此的人心領神會大師的「五和」真諦,發心攜手努力打造美滿和順的「三好家庭」,也能將三好、四給、五和的理念落實到個人、家庭、團體與社會。
大師所強調的「人間佛教」,簡化形式上的繁文縟節,讓佛教在尋常的生活中落實,是一種兼具言教與身教,真正讓人從內心感受幸福與安樂的法門。所以對象不限大師的信眾,還包括所有人,是讓人人都能夠從生活中學習、從人我之間學習的法門。
溫馨布置 溫暖每顆心
因此,喜慶之家禮堂的規畫與布置便備加用心。不刻意強調佛教的色彩,就是希望讓一般民眾,甚至其他宗教信仰的人,也都能在「喜慶之家」感受到同樣的溫馨與喜樂。很多女生會想像自己未來穿著白紗在教堂舉行婚禮的畫面,那並不全然因為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而是那樣的場景與氛圍,能夠給予她喜樂、純潔的感覺,堅定一種不言而喻、讓人願意一生信守的誓約,彷彿能令雙方的感情更為堅貞。
而「喜慶之家」也希望能營造同樣的想像與感覺。這裡沒有其他佛堂習見的裊裊香煙。來到「喜慶之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佛龕上安奉的一尊與佛光大佛相同造型、法相莊嚴的金佛。佛旁左右各有一盞古典立燈,禮台前有兩座綴著白紗的花柱分立紅毯兩旁,還有風格簡約的絨布沙發組,以及天花板上垂掛的粉色系蓮花燈飾;整體上,布置得相當典雅與溫馨。讓來到「喜慶之家」舉辦婚禮、毓麟之禮、成年之禮、壽誕之禮以及菩提眷屬祝福禮的人,都能夠開啟佛緣,歡喜領受佛陀的智慧,在內心種下善因,共創人間淨土。
體驗時時刻刻的感動
佛陀紀念館成立一年來,「喜慶之家」舉辦的喜慶儀式已經超過五十場,也為上千個家庭留下了足以珍藏一輩子的幸福影像,獲得極大的好評。喜慶之家禮堂內的溫馨氛圍、大佛那難以言喻的莊嚴慈悲、家人相聚在一起的歡樂,在攝影師的細心觀察與帶動下,一張張充滿喜悅、感動人心的照片顯影在相紙上,也留存在每個參與者的心中。
菩提眷屬祝福禮
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擔任營養師的蔡玲貞,從《人間福報》得知「喜慶之家」的訊息,特地邀同家人一起南下五和塔,為父母親慶祝結縭六十年的鑽石婚。八十五歲的蔡偉烈阿公牽著八十四歲的蔡陳紗阿嬤走過紅毯,在佛陀的凝視下,相互交換念珠,並接受三代子孫的祝福。學佛多年的阿公,很高興能夠和眾多子孫齊聚佛館禮拜佛陀,語帶激動地說,「今天真正『足歡喜』啦!」
壽誕之禮
華洲工業家事職業學校創辦人洪水法和太太郭淑貞的生日都在暑假,往年他們家族慣例會舉辦全家旅遊來為兩老慶生,今年因為洪老先生身體微恙無法成行,正欲構思其他的慶祝方式時,三女兒洪儒伯恰巧就看到了「喜慶之家」有舉辦慶生活動的訊息。洪儒伯說,星雲大師提倡的「五和」,也正是父親平日對兒孫諄諄教誨的理念,由於這樣的因緣,家人選定前來五和塔為父母慶生,可以說是別具意義。
來自高雄的張仁華,邀集兄弟姐妹來「喜慶之家」為父親祝賀九十五歲壽辰,子孫齊向父親行跪拜大禮,並逐一給爸爸和阿公一個最大、最溫暖的擁抱,溫馨的場面讓旁觀者也動容。
一位中風的老先生,聽說佛館落成,就一直想要來看看。有心的女婿獲知他的心意,就特地安排了這一趟佛館之旅。老人家坐著輪椅,由家人陪同來到「喜慶之家」,原本連坐都坐不挺的身子,卻堅持不肯坐在輪椅上拍照。在攝影師的帶動下,讓他的老伴靠著他的肩頭拍了一張合照。看著自己再一次被依靠的畫面,情緒相當激動。
文定之禮
從小就皈依星雲大師的謝穎潔,在德國留學時認識了未婚夫花雪帆(Stephan Blum),為了讓信奉天主教的未婚夫也能對佛教和台灣習俗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特地選在「喜慶之家」舉行文定之禮。
五和塔負責規畫這場中德聯姻的儀式,為尊重男方的信仰,決定不拿香,而改行供花和傳統「奉甜茶」的禮俗,並由準婆婆和準岳母分別為新人戴上項鍊,且儀式全程都以中英文雙語進行。
準新郎花雪帆說,雖然佛教和天主教的儀式不同,但所要表達的意義其實是一樣的。尤其在準岳母為他戴上項鍊的那一刻,了解這代表的是一個家庭的包容與和諧,內心受到的震撼與感動,是在西方文化中所不曾體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