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寫下的長詩〈長恨歌〉,將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娓娓道來。
詩的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漢皇」原指漢武帝,卻是用來指唐玄宗,因為白居易是唐朝人,不方便直接講唐皇而改稱漢皇。這句話是說,唐玄宗很喜歡漂亮、傾國傾城的美女。
接下來:「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白居易美化了唐玄宗把兒子的妃子收為己有的故事。
至於描寫唐玄宗怎樣寵幸楊貴妃,有「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開始對國家政務不關心了;「姐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楊貴妃得寵後,不但她的哥哥楊國忠掌握大權,三個姐姐都被封為夫人,楊氏家族飛揚跋扈,也種下了日後的禍根。
唐玄宗和楊貴妃過著奢侈的生活,不過,樂極生悲,安祿山作亂,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離開長安往四川逃,「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六軍不發」就是馬嵬坡上的兵變,楊貴妃自縊身亡。即使貴為皇帝,唐玄宗也救不了楊貴妃的命。
戰亂之後,唐玄宗從四川回長安,路過馬嵬坡時特別去看看,「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在馬嵬坡看不到楊貴妃的玉顏,這句也成為後人傳說「楊貴妃沒有死」的依據。
唐玄宗回到長安,有「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的感覺,太液池邊的芙蓉,未央室裡的楊柳都讓唐玄宗想起楊貴妃,為她流淚。
唐玄宗的手下為了讓他開心,找到一位號稱有能力找到楊貴妃的道士,代替唐玄宗去探望她。先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接著「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就和楊貴妃被送到日本的傳說連貫起來了,在這仙山裡「中有一人字太真」,太真就是楊貴妃。
楊貴妃原是唐玄宗兒子的妃子,唐玄宗為了收她為妃子,先安排讓她出家為道姑,名字改為「太真」,幾年後,才讓她還俗,封冊為貴妃。當這位道士找到楊貴妃時,她正在睡午覺,「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風吹起她的衣服,跟當年在宮裡跳的霓裳羽衣舞一樣。
〈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自己作的曲子,後來編成舞蹈,在宮廷裡表演。更有穿鑿附會的說法,說是唐玄宗遊月宮時,在那裡聽來的曲子。
當楊貴妃聽到唐玄宗消息的時候,她哭了,「梨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道士把消息回報唐玄宗的時候,有兩個證據證明自己的確見到了楊貴妃:
第一,他說楊貴妃把別在頭上的黃金鴛鴦釵一分為二,一半讓道士帶回給唐玄宗,「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只要我們的心和黃金一樣堅純,總會再見面;第二,楊貴妃說有一年七夕,她和玄宗在長生殿上講過沒有別人聽過的悄悄話,她把這個悄悄話告訴道士,再一次向玄宗表達心願:「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就是兩人的盟誓。
(選摘自《國文課沒教的事》‧時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