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來自江西贛州的郭先生和林女士結婚十五年,育有一子一女,這個家庭近期正面臨一場危機。在郭先生事業受挫,急需周轉資金時,林女士拒絕幫助丈夫在貸款書上簽字。雙方最終走上江西廣播電視台辦的調解節目《金牌調解》接受專業人士的法律和心理援助。「我現在理解了妻子的想法與作法,願意用自己的行動去等待妻子的信任與諒解。」接受調解後的郭先生表示,他有足夠耐心解決家庭危機。
在中國,目前有三十八家電視台開辦這種調解民間糾紛的電視節目。「這在過去是不可思議的,我們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才來的。」來自四川的房女士和孫先生說,「經過在電視上面對全國觀眾進行調解,我們終於靜下心來,平等地長談了一次,突然發現,彼此之間因為不溝通與不信任,產生了太多的誤會,現在我們決定開始學會傾聽,學會信任,學會新的與人相處的方式。」 擔任電視調解員的胡劍雲則認為,「這是一種對社會和發展的重新認知,也是經濟發展之後社會秩序重建的適應過程。」
江西廣播電視台的這檔節目已經製作和播出六百四十一集,另在電視現場外調解的糾紛已有二百多場,每天有一百五十至二百個熱線電話接入報名或諮詢。「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使得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不斷增強,價值取向多元多樣多變。」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羅勇兵說。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目前農民工總量約二億五千萬。人們大規模脫離土地參與城市化建設,形成了東方的「新移民運動」。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逐漸明白長期小農經濟生產模式下形成的種種習慣和觀念必須改變。
近年來,中國各種電視調解、選秀、相親、心理訪談節目也大量興起,各地感動社會人物評選此起彼伏,人們在展示個人存在價值的同時,不斷思考如何適應社會變化和主流價值觀的新要求。「中國人民是最務實的民族之一,民眾的心態和社會形態正在發生急劇變化,人們在經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渴望生活得更幸福。」南昌大學從事心理學研究的陳建華教授認為。
江西廣播電視台社教部主任徐一靂認為,「傳統中國道德倫理觀念中不合時宜的部分正在現代文明發展過程中逐漸淡出,仁義禮智信等優秀傳統文化則在揚棄中被保存下來,人與人之間正在變得愈來愈平等。一種新的社會秩序正在形成,人們正在經濟快速發展後進行必要的社會和家庭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