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樂之事莫過於遇著知音。知音一見如故,彼此相惜。或有不需常見,只需偶爾訴說一件小事,便能感同身受的知音。
父親就有這麼一位知音好友,共同的樂趣是找尋生活中最具有兒時滋味的食味兒,例如,芭樂必須有土芭樂的那種酸澀,吃起來才最有芭樂的味道;鳳梨必須是帶有濃濃鳳梨香又帶點酸味的鳳梨,才是心中最佳的鳳梨。
他們說,水果不能吃起來太甜,若買來的水果吃起來太甜,總可以聽見他們心中一聲失望的嘆息。雖然與現在常強調水果又甜又香的想法背道而馳,但這種堅持自己食味的擇善固執卻顯得可愛。
父親的知音常送給父親有他們兒時共同食味的食物,有些口味與現在常吃到的食物味有些不同,生活中多些不同滋味的食物雖有些不習慣,卻覺得新鮮。
還記得某天瞥見餐桌上放著一個環保碗,碗上隨意貼著一張紙,上頭寫著「食味相投」,看著這可愛的四個字,不禁莞薾,真是好個食味相投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