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搶救快速增加的「新貧族」

 |2006.10.25
415觀看次
字級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最近發起一項「一九一九愛走動」活動,號召大眾捐款,協助逾百萬人口的「新貧族」,讓他們度過難關,避免走上絕路。該協會統計,台灣陷入貧窮、單親和失業的人口,每年平均增加七萬人,總數則高達一百零九萬人。換句話說,台灣每天產生一百九十二名貧窮無依的人口,聞之令人鼻酸。

該協會的募款行動是希望以五千元為單位,只要捐出五千元,就可以幫助一位貧民度過一個月的窘境。此一計畫能獲得多少人響應,目前尚未可知,但既然有人登高一呼,想必終會達成目標,因為台灣雖然貧富差距愈益嚴重,畢竟願意解囊的善心人士仍所在多有,這也是台灣社會最值得讚賞之處。

全世界雖找不到沒有貧民的國家,但台灣「新貧民」產生的驚人速度,卻是前所未見。根據衛生署統計,去年全台因生計所迫而自殺死亡者,多達四千二百八十二人,平均每天有十二人因過不下去而走上絕路,而其中竟有百分之六十七的尋短者為二十四歲至五十四歲的勞動年齡層人口,他們多半是家庭經濟的支柱,一旦支柱傾頹,整個家庭勢將隨之毀滅。可見「新貧」階層產生的主因,乃是失業率增加所致。

傳統產業的出走,服務業的不振,高科技業的專業性太高等,都是造成失業人口的推手;加上政府兩岸政策過度保守,遲遲不開放三通及大陸觀光客來台旅遊,眼睜睜看著大把銀子被香港及澳門賺走;台灣內需則日益蕭條,留下來的「新貧戶」,只有依賴宗教團體發動救濟,政府豈可視而不見,而不謀求救本之道?貧戶的救助本就是政府無可推卸的責任,根本之道固然是活絡經濟增加就業,至於一時救急,也應撥發經費交由各基層機關展開行動,而且事不宜緩。

台灣對社會福利向來漠視,除了全民健保算是對貧窮階級有助外,實乏善可陳,孤苦無依或身心障礙者家庭要想生存下去,仍得依恃宗教團體或慈善基金會的幫助,這如何稱得上是一個現代化的進步國家?試看政府每年總預算的支出,軍費與社會福利兩大項目完全不成比例。

據國防部長答覆立委質詢時說,一旦兩岸開火,台灣最多只能撐兩周時間,以待美國救援。但我們憑什麼認定美國會及時救援,憑什麼認定美國會為台灣的安全不惜與中國開戰?如果美國未作足可信賴的保證,台灣為何要以天價去餵飽那些軍火外商,而置國內數以百萬計民眾基本生活需求於不顧?面對每年增加七萬貧民的現實,政府難道還能不有所警惕,徹底檢討兩岸的定位,改善兩岸的經貿關係,開放三通與旅遊,撙節軍備開支,以解決目前的燃眉之急?

吾人深知,當權者在意的只是權力的鞏固,而不是貧民的死活。貧民的死活,仍有待善心人士伸出援手。然而即使是五千元救一個新貧家庭,也無法徹底消除致貧的因子,何況一年七萬人的成長速度,也不是宗教團體的善心可以追上的。因此,我們不僅要呼籲政府對這一百萬以上貧戶多發一些慈悲心,拿出具體辦法,防止貧者愈貧,也要制訂有效的救濟條款,解這些貧戶於倒懸。更呼籲國人發揮人溺己溺的慈悲心,共同參與救助行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