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積極鼓勵大學生參加社團

 |2006.10.24
939觀看次
字級

國科會委託學者調查國內大三學生的生活,發現絕大多數的大學生不愛參加社團,從不參與服務、體育、藝術、學藝、音樂性社團的學生比率竟然超過半數。此外,高達四成的大三學生不去圖書館,經常去的只占一成六。

進一步調查分析,發現多數大學生不但不參加社團也不去圖書館,「課餘的生活」也乏善可陳;有高達八成從不或很少預習功課,課後花在預習、複習、寫作業的時間不長,卻有半數每天花二個多小時上網交友聊天、打線上遊戲。而且有高達四成以上的學生「打工」,平均每天打工一小時,以私立技職校院打工時數最高。

在此同時,媒體也披露國內許多大學的部分社團,面臨極大生存壓力,例如講究「智、仁、勇」和日行一善的大學童子軍社團不僅招生困難,傳承也無以為繼,許多公益服務社團更是走向沒落。

這項調查雖然是針對大三學生,鑑於大三已經接近畢業階段,面臨就業和升學的壓力,可能無暇參與社團,可能不見得能夠完全反映全部大學生的心態,而且四成學生「打工」,是因為學費高漲所迫,還算情有可原。但是有些學者還是對此一現象感到憂心,認為大學生不參加社團,不利用圖書館,顯現大學生並未善加利用大學資源,只是將大學當作「到此一遊」的地方。

事實上,更嚴重的問題在於大學生不參加社團,不愛上圖書館,又不去打工賺錢,竟然將時間花在上網聊天,顯現的是一種缺乏「自我管理」和「追求進步」的心態。如果不及時導正,長期而言,極可能導致國內大學生競爭力的衰退。

眾所周知,大學生活和高中以前階段的生活,最大的差異在於「自我管理」,也就是進了大學之後,包括學業功課的管理,必須自我規畫安排時間,也需要前瞻式的為自己的將來工作或職業,積極地培養興趣和專長。因此,除了自我要求,研讀課業之外,若能參與社團,在課餘和各個科系、專長領域不同的同儕切磋砥礪,學得各種人際關係管理的技巧,從而學得領導統御和組織管理等專長,交到更多元的朋友,增加自己知識的範疇,解除課業繁重或枯燥的壓力,增加抗壓性。

參與社團可說是大學生必修的課業之一,積極參與社團,不但可以使大學生活多采多姿,更可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成為「做大事」的人才。參加社團不但可擴展人際關係,學會時間管理及溝通領導,還可找到歸屬感。調查結果發現,常參加社團者,憂鬱及自殺率比較低,家長應多鼓勵孩子參加。

我們建議教育當局和大學校院重視此一問題,應將社團活動納入大學學程,增加資源投入於社團活動,包括鼓勵老師積極參與社團活動的指導,間接輔助學生社團的管理,增加社團的附加價值,加強社團與社會層面的接觸,宣揚參加社團的正面功能,甚至邀請曾經參與社團並在社會上表現優異的指標性人物現身說法等,讓學生知道參加社團活動的必要性與價值,從而在課業之外,充實能力,培養興趣,成為對社會有用,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大學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