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歷史上用年號鑄錢最多、鑄造工藝最精的一個朝代,也是各種書體的錢文最多,書法最奇美的一個朝代。
宋代的錢文書法有多樣、創新、對稱、複合等特點。錢文多出自蘇、黃、米、蔡等名家,書法或俊逸秀麗,或蒼勁挺拔,藝術水準高,令人大開眼界。
宋代的「淳化元寶」錢文是宋太宗趙光義寫的,他愛好書法藝術,他寫的「淳化元寶」有真、行、草三種字體的錢文。草書「淳化元寶」是中國草書入錢文的創舉,也是對錢文書法的大膽嘗試和革新。

到了宋英宗時代,「治平元寶」行、楷錢文是歐陽修所寫的,蘇東坡稱其書法筆勢險勁,字體新麗,自成一家。
宋神宗時代鑄的「元豐通寶」的錢文,行、楷、篆、草各書體皆有,其中的草書出自蘇東坡手筆。蘇東坡是宋代四大書家之一,書法藝術受王羲之、顏魯公的影響,融兩家之長,成一家之格。
宋徽宗時代的「崇寧通寶」和「大觀通寶」的錢文有一種是用瘦細的書法寫的,那是趙佶皇帝的手書。這位「萬萬歲」能書善畫,行草正書,筆勢勁逸,錢文上被稱為「瘦金體書」的筆法就是他獨創的。

他寫的「大觀通寶」,鐵畫銀鉤,剛勁秀美,代表了宋代錢幣文化的最高水平,這種錢文現在已非常難覓。
宋徽宗時的另一枚篆刻錢文的「政和通寶」四字,乃大奸臣蔡京書寫,儘管他人品口碑不好,但作為書法藝術鑒賞和收藏考古價值高,它同樣受到收藏家和學者的垂青。
宋代的錢文還最早大膽使用複合書法,就是將各種不同書體納入同一錢文中,將大小不同的字,端正和傾斜的字、上昂下沉的字巧妙地藝術處理,使錢文在不和諧中有和諧,零亂中有規律,甚至在雜亂無章中呈現美的書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