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雙年展 東南亞導演作品全收錄

 |2006.10.24
498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二○○六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二十七日在台中揭幕,今年影展廣邀各國以「東南亞國家」為主、形式風格各異的十三部紀錄片作品,規畫出別具風格的「觀看東南亞」單元,完整收錄東南亞四大天王導演的新作。這些作品以深度的人文關懷和對政治時局的探討,將一改人們對於東南亞的印象。

四大天王導演的作品包括曾以「熱帶幻夢」在金馬影展放映的泰國導演阿皮恰朋委拉瑟塔庫帶來具魔幻色彩的「正午顯影」;一直觀注柬埔寨政治社會問題的導演潘禮德帶來「S21:赤柬殺人機器」和消失中的柬埔寨文化「灰燼中的劇場」。其中,潘禮德將隨片登台。

馬來西亞導演阿米爾默罕莫德紀錄曾經改寫馬來西亞歷史的「末代共產黨員」;印尼導演李奧納多瑞特亨瑞奇則在榮獲美國日舞影展最佳紀錄片、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首獎的「月亮的形狀」中,以一個小家庭的觀點窺見近年在印尼回教社會中因恐怖行動引發社會政治衝突。

亨瑞奇導演的新作「承諾的天堂」也入圍本屆紀錄片雙年展的「國際競賽」長片單元。

除了這些充滿政治意味、嚴肅歷史題材的影片外,菲律賓的「不設防監獄」主題雖然是在拍攝監獄,但卻完全超脫人們對監獄的想像。導演亞歷山大勒伯涅也將來台。

「新加坡風」則可回味新加坡獨有的多重語言文化,片中以中、英、閩、客、粵夾雜的語言,陳述這個蕞爾小島複雜而多元的社會景象。「悄逝的記憶」描述在這個以經濟發展為主標而極度都市化的國家當中,人民對於土地及鄉村記憶的逐漸流失。兩片導演陳彬彬、翁燕萍都將來台。

此外,「觀看東南亞」單元還搜羅了「北方的故事」這個講述在泰北小村莊裡僅剩的老人和孩童,貧脊窮困的生活,也帶出泰國在面臨資本主義侵襲和傳統文化失落的現況,以及「追尋原鄉之旅」、「茉莉亞的小島」、「昨日‧今日‧明日」和台灣導演李立劭記述痲瘋村生活的「等待」,讓觀眾對東南亞有更深層的認識與體驗。「昨日·今日·明日」導演直井理予會隨片登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