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夢,其實是生活需求,和平會盼孩子成長的笑容不斷。圖/喜憨兒基金會、真善美基金會
「冬天不會冷,因為有愛的圍巾、襪子和文具組。」當箱子被義工打開,本以為會像過去那樣,拿到一組新的文具用品,誰知道,竟還有在課輔班上寫下的心願:紅色的圍巾和保暖衣物!靦腆的孩子低頭向社工說謝謝,臉上難得地始終保持微笑,而活潑的低年級孩子,早就衝上去抓住大哥哥、大姐姐,激動的抱抱。
世界和平會的社工督導鄧湘樺說,弱勢孩子想要的,多半是保暖用的手套與外套,經濟比較差的家庭,孩子穿得都比較單薄,冬天一到,感覺冷了,向爸媽反映,往往得到的回應只是「秋衣多穿幾件」,但孩子不懂多穿幾件不見得保暖,所以社工常看到他們凍得滿臉紅通通、掛著好幾條鼻涕,才知要緊急送禦寒衣物去。
小朋友的文具也很缺,常是姐弟共用,當哥哥姐姐用完,剩下一點才給弟弟妹妹,課輔時就有義工問,鉛筆都用到這麼短了,怎麼不拿新的?低年級的小朋友告知:「要用到沒有了才可以換喔。」老師最常看到的景象,就是孩子把原子筆蓋套在鉛筆上,因為實在太短了,不好拿,「孩子不會主動向人要求要文具,但我們很容易看到他們不經意露出的、羨慕同學的眼光。」她說。
文具衣物 需求大宗
每年文具都是需求最大宗,其次是禦寒衣物,如果衣物是紅色的,像耶誕老人那樣,孩子就會欣喜若狂,怎麼也想不到,這些東西會是自己能擁有的。
「在拿禮物給他們的時候,各個都很有禮貌,他們不敢相信,大哥哥、大姐姐手中的文具,待會是要給他們的禮物;孩子乖乖的,不會爭先恐後的搶,但是眼睛一直在發光!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個性害羞的小朋友,看到文具組時,沒有太激動的反應,可是嘴角卻洩漏了他們的祕密:偷偷上揚著,社工和義工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激動。」
鄧湘樺說,有小朋友的爸媽雙雙被裁員,媽媽是新住民,不會寫中文,爸爸也因意外造成肢體障礙,工作機會不多,家裡還有一個需要每天照料、重度智障的哥哥,少有能力再買學習消耗品(如文具)給孩子,當孩子拿到文具組,媽媽很為他們開心,直說:「謝謝你們的關心,你們好愛我們!」
景氣不佳 禮物短缺
世界和平會服務於基隆的專員鄒博全,參與過贈送禮物給兩個學校、共五十名課輔班孩子的活動三年,他說:「我們上課時從不說:你們是弱勢,而是成長背景與人不同,因此拿到社會給的愛心禮物後,學習要加倍努力。」課輔不只是作業和學科輔導,為了避免孩子放學回家無人照料,四處遊蕩,增加危險性,課輔時間延長到家長下班,這期間,還會帶他們參與各種志願服務,如做社區清潔和教室整理,或在園遊會上表演;長期相處下來,老師都知道孩子想要什麼,所以看得出來小朋友拿到禮物時,是發自內心的真實快樂,不是那種禮物昂貴、覺得可以炫耀的快樂。
去年有企業認捐,讓世界和平會服務的四千六百個貧弱孩子中,有四千人得到禮物,今年景氣不佳,預計只有一千五百個孩子可拿禮物,而每組文具需要三百元預算,眼見耶誕節將至,離目標還差很多,和平會希望社會或企業能幫忙讓孩子的笑再被看見,也歡迎義工加入送禮物的行列,詳情可洽(○二)二五五二八八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