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殿堂上演學生在台上大罵教育部長,部長在台下聽訓且頻頻道歉的荒唐戲碼。中場休息時間,教育部長要向學生說明,卻遭學生拒絕,且學生坐在桌上斜視部長,繼續罵場。而部長雙手合十,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樣。這場景讓人看了對當前的教育感到痛心與憂心。
事情的緣起是教育部上周發文給各大學,請學校關心參與「反媒體壟斷」的大學生。民進黨立委質疑這是對學生施壓,要教育部到立法院做專案報告;立法院也邀請參與反壟斷的學生和教授列席。民進黨立委質詢時讓兩名學生站上部長備詢台發表看法,結果演變成一場「學生質詢部長」的答詢,且學生指著部長大罵「我認為你是一個偽善的部長、一個滿口謊言的部長、一個不知悔改的部長。」聽了這段話不禁讓人想起大陸的文革。
這整起事件值得我們省思。首先,教育部長去函學校,請學校關心學生的上街行為,這本來沒有什麼不對。雖然說大學應該自主,教育部不要管太多,但是站在教育主管機關的立場,面對現在社會上泛政治的情況,學生有時候很難分辨事件的真相,經常基於義憤或同情弱者,站在反對立場走上街頭。尤其近年來的抗爭事件經常有大學生的身影,例如樂生療養院的拆遷、文林苑的拆遷、反媒體壟斷等,教育部關心學生是應有的作為。
有民進黨立委認定教育部的行為是對學生施壓,依立法院議事規則,可以邀請教育部長到院做專題報告,但是讓學生站上備詢台發表看法,嚴重違背議事規則,因為這不是公聽會;而且讓學生在心理上誤以為自己的言行代表立法委員,他們才敢於大聲對部長咆哮。立委的作法不僅踐踏國會尊嚴,同時也斲傷教育內涵,是一次錯誤的民主示範。
出了這樣的狀況,教育部長感到很懊惱,他說這種場面的確不理想,他「這次也學到了教訓」。從這裡可以看出立委不理性質詢方式下,政府官員長期「飽受驚嚇」的後果,連碰到學生「質詢」都嚇得不知所措,只有頻頻道歉的分,這根本就是民主理念的扭曲。
立法院發生了這種「反民主」的現象,院長王金平表示將邀集朝野協商,制定一體適用的規範,共同維護國會尊嚴。其實立法院原來就有議事規則,只要遵行即可,何須再協商制定新規範?雖然大法官會議第四六一號釋文有解釋,可以邀請社會人士到會,但是畢竟他們不是立委,當然不能對官員質詢,否則豈非角色錯亂,若是人人可質詢,還需要選立委嗎?
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則表示痛心,認為立委違反議事規則,學生違反長幼倫常,是價值觀的崩盤,「這樣繼續下去,社會會完蛋。」其實,這才是事件的重點。學生固然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作法,難道不能聽聽師長、聽聽教育主管機關的意見?更何況對於教育部長頤指氣使的態度,這是在中華文化薰陶下教養出來的學生?
學生不一定要乖乖聽話,但基本做人的道理不能不懂、做人的態度不能沒有,若以為有立委撐腰就可以像立委一樣對著長輩指著鼻子罵,那只能說是教育的徹底失敗,是民主法治的錯誤樣板。立法院和教育部都應該深思,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幕荒腔走板的戲碼在立法院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