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珣綜合報導】大陸安徽省壽縣清真寺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古清真寺、安徽省阿拉伯文最高學府,仿北京故宮太和殿設計,磚刻、木刻、石雕技藝精湛,極為罕見,已列入國務院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預備名單。
壽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地處南北要衝,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稱。全縣人口九成八以上是穆斯林,歷史上壽縣有清真寺四十八座,現存二十五座,位於壽縣壽春鎮回族聚居的清真寺巷內的華東清真大寺,是全縣清真寺之首,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五千六百多平方公尺,中軸線三進重院,結構雄偉、造型完美,《中國伊斯蘭教建築》一書稱其為「少見的大型華麗伊斯蘭教建築」。
據考證,壽縣清真寺始建於十七世紀初明朝天啟年間,大殿是康熙年間所建,殿前為一開敞庭院,正中用石磚鋪砌成寬大路面,古木濃蔭。正面大殿五間重簷,巍峨莊嚴,殿內部用「徹上露明」造,梁、枋、柱、墩全露於外,不用天花遮蓋,使殿內高度直到脊檁,並利用斗拱等作裝飾,顯得高敞華麗。
前後殿同為重簷歇山帶拱形制,周圍廊並用石廊柱,以勾連搭做成,同為五間十一檁。屋頂瓦件使用筒板瓦,正脊微有升起,兩端用大吻,重脊頭上用坐獸。
該寺於清朝續建,至民國時期多次維修,寺內設有南北講經堂和中文務本小學,之前還設有阿文大、中、小學,是安徽省阿拉伯文的最高學府,與河南開封大寺齊名。民國時期,著名的阿訇(教長)王敬齋曾來寺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