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寫就對了!
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即使再普通的女孩子,一旦披上婚紗,那幸福、美麗的模樣,還真令人嫉妒。也由於婚禮在傳統禮俗中的重要性,其繁複的規矩和禁忌,常讓許多依父母意見遵循古禮的新人們叫苦連天。
例如在文定喜宴結束,雙方都不可說「再見」,不然會有「再婚」之意;另由於花易於枯萎,也屬於婚禮布置的忌諱,只有連招花和石榴不禁,前者的紅色花瓣開自葉心,其狀意喻閏女出嫁誠等丈夫,石榴則意喻多子多孫;而且新娘出閣,嫂嫂不能相送,因為「嫂」與掃帚的「掃」諧音,不吉利。
但隨著時代改變,年輕一代已不再重視這些禮俗,也有長輩逐漸放開心胸,願意讓新人自己籌備婚禮。不過,婚姻幸福與否和遵守這些忌諱沒有絕對關聯,找到一個真心所愛的人,才是維持幸福婚姻的基礎。
搞清楚弄明白
「嫉」(ㄐㄧˊ)本義指「嫉妒才德地位等美好的人」。《說文解字》:「嫉,或女。」段玉裁注:「也。故女。」後泛指「妒忌、賊害」,如:嫉心、嫉誣、嫉毀。「嫉」也可解釋為「憎恨」,如:嫉惡如仇、嫉邪、嫉俗等。
「忌」本義即「憎恨、憎惡」,如:妒忌、猜忌、忌才。《說文解字》:「忌,憎惡也。心己聲。」後來「忌」也解釋為「害怕、畏懼」,如:顧忌、肆無忌憚。
「忌」還解釋成「禁戒、戒除」之意,如:忌諱、忌戒、忌酒、生冷不忌。
「忌」作名詞,則解釋成「該禁戒的事」,如:犯口忌。古時每逢先輩去世的日子,有許多禁戒的事,因此稱為「忌」,此時家人應禁戒飲酒作樂,所以稱為「忌日」,特定的時辰是禁忌之時,稱為「忌時」。
「嫉」字一般人最常犯的錯誤則是常誤讀為「ㄐㄧˋ」,也因此與字義相近的「忌」搞混,兩者同有「憎恨、妒忌」之意,所以「嫉妒」也寫作「忌妒」。然而「忌」還有「害怕」、「禁戒」的意思,因此我們會說「忌諱」而不用「嫉諱」。
語文小常識
「投鼠忌器」典故源於西漢時政論家賈誼,因為看到皇上身旁被許多小人圍繞,但卻沒有人敢舉發,而任他們為所欲為,於是決定前去勸諫。
他見了皇上,就以「欲投鼠而忌器」這個諺語作為譬喻。這句話是說大家明明想打討厭的老鼠,卻因為老鼠就在寶貴的器物旁,為怕傷及器物,所以不敢出手。
賈誼是把皇上比喻成珍貴的器物,而把四周的奸佞(ㄋㄧㄥˋ)大臣比喻成有害的老鼠。後來,便以「投鼠忌器」來比喻有所顧忌,不敢下手。
(選錄自《每日二字‧這樣寫就對了》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