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軼事】四六作家朱元璋

錢國宏 |2012.11.27
2307觀看次
字級

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朱元璋絕對算得上是一個「人物」,他不但以「布衣和尚」的身分建立了大明王朝,而且還留下了「自學成才」的佳話。歷史學家吳評價明太祖 「居然是個四六作家了」!

朱元璋是典型的「布衣皇帝」,他出生在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東)鐘離太平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年幼時,家人先後死於瘟疫,為了活命,孤苦伶仃的朱元璋進皇覺寺當了小和尚,後來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因他作戰勇猛,郭子興把他招為養女馬氏之婿。

郭戰死後,朱元璋帶領這支農民起義軍東征西討、南聯北吞,歷經百戰推翻了元朝統治,建立了大明政權。朱元璋便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

朱元璋的「樂學」勁頭,在中國帝王中是不多見的。他年少時無法長期讀私塾,但「既就學,聰明過人」;當和尚時,他邊溫習經書,邊夜練生字;參軍後,接觸了李善長、劉基等一些謀士,他認識到:「文武兼備方能平定天下。」於是他一有機會便拜師求學,「時乃尋儒問道」、「令有司訪求古書籍,藏之祕府」。一番三更燈火五更雞,使其學問大有長進。

當上皇帝後,朱元璋沒有像一些帝王那樣「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而專事享樂,仍然把學習看成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樂趣和自己日常的工作。他在京師奉天門東邊專設文淵閣,「盡貯古今載籍」。每天處理完朝政,便抽身去文淵閣讀書,「命鴻儒進經史,自批閱,終日忘倦」。功夫不負有心人,廢寢忘食、手不釋卷為朱元璋換來的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

封建社會朝堂之上均設有「文祕」,而朱元璋卻經常親手動筆起草詔書和文稿,並且出口成章,一揮而就,這在歷代帝王中也是不多見的。史載,洪武七年十二月,朱元璋僅用十天時間便寫成了洋洋灑灑的《御法道德經》,令滿朝文武自嘆弗如!對此,朱元璋頗為自矜說:「朕本田家子,未嘗從師指授,然讀出成文,釋然開悟,豈非天生聖天子耶?」

朱元璋不但熟悉公文寫作,對聯、詩詞歌賦也頗有文釆。建國後,他每年除夕都要傳旨「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而且他還親自書春聯。他寫給學士陶安的對聯是:「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寫給魏國公徐達的對聯是:「破敵平蠻,功貫古今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無雙。」既工整又有氣勢,同時還概括出了臣子的「豐功偉績」。

朱元璋的詩寫得粗豪而有風韻。如:「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二聲撅二撅;三聲四聲天下白,褪盡殘星與曉月。」運用先揚後抑、先俗後雅的筆法,寫出了抱負和氣勢;再如〈廬山〉:「廬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路遙西北三千界,勢壓東南百萬州;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分再來遊。」文釆和內涵絕非一般詩人可比。

朱元璋的賦也寫得搖曳多姿,《御制文集》中記載,朱曾「揮翰如飛」,即席草成《楚辭》一章:「西風颯颯兮金張,會儒臣兮舉觴;目蒼柳兮裊娜,閱澄江兮水洋洋。為斯悅而再酌,弄清波兮水光;玉海盈而馨透,泛瓊斝兮銀漿……」讀來真是美不勝收。

朱元璋是中國帝王中自學成才的典範,他雖一生鞍馬勞頓,卻通過自學而著述頗豐,現今存世的文集即有《御制文集》、《資世通訓》、《祖訓錄》、《皇明祖訓》、《御制大誥》、《大誥武臣》、《御法洪範》、《御法道德經》、《集注金剛經》等多部。

「四六作家」確是實至名歸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