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趙建銘復職案看大學品格教育

 |2006.10.22
717觀看次
字級

總統女婿趙建銘向台大申請復職,結果在台大醫院的醫政會議中以五十七票比一的懸殊差距,否決趙建銘復職案。據與會者表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乃在於趙建銘所提出的答辯書中,讓人感覺趙建銘似乎不知道自己做錯事,才會讓那麼多人投下反對票。

基本上,趙建銘的行為已違反台大醫院的相關法規和醫療人員規範,並且與院內的核心價值「正直誠信」牴觸。可是在趙建銘的答辯書中,卻將他做錯的行為推得一乾二淨,收取藥商回扣及買官的部分,完全未答;涉及台開內線交易的部分,則以司法審理中為由不提答辯;而其它有答辯的則是統統不干他的事,責任都在他人。

對於趙建銘的心態,我們不知道他是否了解到什麼是道德知恥心?何謂道德?乃是一個人在成長發展的過程中,會期望自己要有負責任的行為,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品格的人。一般的大學生通常同意道德是一種能力,能分辨對錯、依此分辨來行動、有好的行為時會覺得驕傲,但在違反個人標準時則會內疚或羞愧。如今在趙建銘的答辯書中,完全看不出他的內疚與羞愧心,無怪乎,有位台大醫師自認說,台大醫院沒把趙建銘教好。

加拿大安大略省約克區在「品格可貴」教育計畫中曾提出十大目標:尊重、誠實、公平、堅毅、勇氣、責任、為他人著想、主動、正直、樂觀。就此十大品格教育目標來檢視趙建銘的行為,他沒有在答辯書中實話實說,就是不尊重台大醫院,也沒勇氣去承擔他的責任,更是沒有為陳水扁總統著想,可言之,他的行為完全不符合上述品格教育的十大目標,台大醫院也確實沒有把趙建銘教好。

可是,就國內的大學教育而言,又有幾個大學能夠確實去推展大學的品格教育呢?美國波士頓大學教育學家瑞安,提出「品格教育」的教學模式:

一、典範:老師要以身作則,身教,言教,十分重要,教育無它唯愛與榜樣而已。
二、解釋:認識良善,不能靠灌輸,而要與學生真誠對話,來解除他們的疑惑並啟
                 發他們的道德認知。
三、勸勉:喜愛良善,從感情上激勵學生的喜愛良善動機,鼓勵他們的道德勇氣。
四、環境:良善的環境,老師要創造一個讓學生感受到彼此尊重與合作的環境。
五、體驗:做好良善,教會學生一些有效的助人及服務技巧,讓他們有機會親身體
                  驗自己對別人有所貢獻。

近幾年來,國內企業界逐漸把「倫理」視為人才的核心能力,「品格」也成為新世紀用人的新哲學,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就強調重振傳統美德,全國工總理事侯貞雄也認為「誠實」是企業上策。正當品格教育成為全球教育界的新顯學,新世紀企業人才的必備能力時,上述的品格教育十大目標與教學模式,實可做為國內大學品格教育推展的參考,更是重要的教育目標。

好品格是讓一個人在未來懂得如何自在自處,不會造成自己的困擾,更不會製造社會的問題。所以,我們要相信品格教育終會改變全世界,因為品格教育改變了個人,也就改變了社會、國家,最終藉由重塑每個國家而改造全世界,這也是台灣近幾年來最重要的一件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