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忠賢台北報導】各直轄市政府矚目的《公共債務法》,行政院會昨天通過修正草案,以「債限不再提高」為核心原則,進行五都舉借額度的重分配;其中台北市舉債額度縮水近二分之一,衝擊最大,其餘縣市舉債額度雖可望增加,但仍大表不滿,院長陳表示,行政院版本考量各種因素,已是最理想版本。
由於此法攸關未來五都的各自舉債額度,在政院審查前即高度受到五都市長的關注,因此昨天的會議五都皆派代表與會,其中台南市長賴清德親自到場,其他四都則是由副市長代表出席。
根據政院版的公債法修正草案,在「債限不再提高」的大原則下,未來五都加上準直轄市桃園縣都將以自籌財源、賦稅實徵數、人均負債、面積等指標,爭食舉債大餅;扣除已舉債額度,六都剩下約三千億元舉債空間。財政部次長曾銘宗稱,台北市經試算有八百五十五億元舉債額度。
調整額度遭到五都代表的質疑與反彈,其中原先可舉債最多的台北市被砍最多,據府方的估算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因此代表北市出席的副市長丁庭宇,當場表達不能接受之意。政務委員管中閔說,台北市受最大委屈,因經濟規模與情況優於其他各都、實力較堅強,不得已得承擔較多責任。
高雄市也因為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一百三十七億元,而與財政部爭論,同時表示,額度減少將影響市政建設;台中市代表則轉達市長胡志強的「失望、激烈與憤怒」之意。至於新北市及台南市則態度較為溫和,賴清德說雖不滿意但可接受。
對於各都代表的反應,陳冲表示,當下國際環境,不是提高債限的適當時機。公債、財政問題真的到不能不談的時刻,政府以負責任態度面對。他說,不可能讓全部都滿意,但行政院提出的版本已經是考量各種因素下,最理想的版本。政府財務問題根本解決之道在開源節流,當前中央與地方財政都面臨困難,必須共體時艱,朝健全財政方向努力。
陳冲指出,這次通過的版本能兼顧長遠發展,已考慮各都最有利指標,並促使各都未來須重視自籌財源或發展有自償性的公共建設,將有助於長期財政健全,並配合地方改制,合理調整地方債限架構,使各直轄市舉債空間分配,必須兼顧經濟規模與財政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