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投訊】在南投縣竹山鎮「玫瑰啟能教養中心」服務的七十八歲修女陳立屏,當初為了當修女而逃家,四十多年來,她教導智能障礙孩子們,從不能自理到自己搭公車上下學、拿筷子吃飯,是孩子們心中永遠的「修女奶奶」。
「有信仰就能做得到」,陳立屏從小就看著住家附近修女,穿著長袍騎著腳踏車,到鄉下服務貧戶,當時感到新鮮、好玩,就跟著修女們一起去關懷窮者,埋下日後服務人群念頭。
有天下午,陳立屏趁著母親帶弟弟去看廟會時,拎著早已準備好的皮箱離家,投入彰化田中耶穌修女會。
由於教會生活全都自給自足,陳修女剛到修院,還得自己下田種稻、養雞鴨,「好幾次都想跑回家」,直到有次偶見智能不足的孩子在地上撿食東西,她心中痛苦不已,便協助台中教區創建啟能訓練中心,並決心幫助學生就業、融入社會。
「四十年前的社會很封閉,特殊教育工作根本無從參考。」陳修女拿出自己製作鮮豔字卡,驕傲著說「就是這樣引起這群孩子的注意」,不過有時怎麼教也教不會時,讓她很挫折」,不過她還是很堅持,除了「養」育外,「教」育孩子們擁有生活能力更重要。
陳修女會帶著學生到郵局開戶、吃小吃,教他們搭公車上、下課,拿筷子吃飯,「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是特教生的一大步」。學生在郵局開戶,光寫名字、填開戶表格,就要花費好幾小時,但當她著學生拿存摺的開心模樣,讓她一輩子難忘。
四十年來,陳修女已教導上千個學生獨力自主,她經常和家長們交換心得,並強調「玫瑰啟能教養中心」是教學生融入社會的生活技能,不是收容他們。
「特教學生可能昨天教,今天就忘了,但能為他們付出一生,真的很值得。」陳修女回憶,曾有孩子辛苦工作,領到第一份薪水,竟交給了她,她沒收,心中卻樂到不行。也有家長說:「女兒參加烹飪結訓,並開心的把獎狀帶回家轉送給我,那一刻,我真的很感謝修女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