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花蓮報導】為強化師範體系學生的師資職前教育、提升教學能力,教育部委託台中教育大學首創「實地實習」模式,從大學二年級起就前往中小學參訪及觀摩第一線教師教法,藉此強化師培學生因應各種教學狀況的能力,避免理論與實務產生落差、無法適應教學現場。
教育部中教司科長許嘉倩表示,相關細節正在規畫中,預計最快一○三學年度實施,以因應十二年國教上路。
「要成為好老師不能只仰賴理論,還得具備實務能力」,台中教育大學校長楊思偉表示,長期以來一直有學校教師反映師培學生實務能力不足、無法因應教學現場面臨的大小問題,為此教育部委託台中教大研擬實地實習模式,讓學生可以在大四的「教學實習」與畢業後的「教育實習」「提早」到中小學進行「實地學習」,利用大二參訪、大三觀摩教學的方式,循序漸進培養實務能力,而非空有理論。
依照現階段規畫,實地實習目前將採取兩種運作方式,一種由每單一學科每學期四堂課時間前往中小學觀摩實習;另一種化零為整,將學習性質相近的多個學科整合在一起推動實地實習。
除實地實習外,彰化師範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劉世雄建議,教育部也可積極透過「專業發展學校」形式來提升師培生專業能力。他建議可結合大學教授、學校輔導老師、實習學生共組「成長社群」來幫助提升實習學生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