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這幾年積極進軍港台媒體,不但取得台灣中時報業與中天電視等媒體,還曾進軍香港電視媒體。如今除了準備拿下中嘉有線系統,這幾天並與中信與台塑集團簽約聯手吃下壹傳媒。蔡衍明的媒體帝國正在一步步成形。
原本是在大陸經營旺旺仙貝賺到大錢的台商蔡衍明,從完全不了解媒體,到買下中時集團後雄心大發,挾龐大的資產資源快速行軍前進攻城掠地。現在再入股壹傳媒,等於變相擁有蘋果日報、壹週刊、爽報及壹電視等。
以台灣平面媒體的報紙而言,所謂聯合、中時、自由與蘋果四大報,他已掌握兩大報。若加上爽報、旺報、壹週刊與中天等媒體,應可視為台灣最大的媒體集團。
傳播學者認為旺旺中時集團參與併購壹傳媒,涉嫌媒體壟斷,因為這些媒體的加總市占率已經達到百分之四十以上。
學者擔心財團壟斷媒體將使台灣自由多元的社會,因此受到不好的影響。傳播學者呼籲應該公開調查併購案,並希望確保媒體專業自主,維護社會公信。
傳播學者的顧慮其來有自,因旺旺中時在報導中嘉系統併購時,或過於偏頗,造成部分學者與中時的強烈對立,甚至不惜對簿公堂。就新聞報導處理上,涉及私利過於顯著,確實可受公評。
但是若以單純賣仙貝賺錢的一般生意人來說,自己花錢辦報,當然要設法利用報紙媒體爭取自家利益。或許也很難理解不宜這麼做的原因。這是所謂媒體是社會公器或私器的爭議。
從國內外媒體發展來看,傳統媒體經營環境愈來愈困難,要想不賠錢都很難,想少賠一些都不容易,要想靠媒體廣告收入賺錢更難。
因此在商言商,財團投入本身不熟的媒體經營,可能不是基於媒體能否賺錢,而是著眼於媒體的公信力與影響力,帶來的政商關係權力重整的附加價值,並藉此發展集團其他利益。
做為第四權的媒體經營者,長期來確實享有這個附加價值,但是這樣的權力仍然要依賴廣大讀者的信賴為基礎。
如果媒體一旦喪失公信力,而被讀者拋棄,影響力就逐漸消失。以前國民黨的中央日報與無線三台都是例子。
蔡衍明正全力建造的媒體帝國,或應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