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儀既勝利回到成都,當然鑄定了魏延叛亂的罪名,全家也都被殺了,終蜀漢之世也未得平反。
只有陳壽在寫《三國志》時,指出他是反對楊儀而並非反蜀漢,他仍以蜀漢北伐光復中原為志。
魏延可說是一個壯志未酬,並且未能多施展其長的大將之才。這就是魏延的結果與悲劇!可堪令人長嘆。
而真正想造反的可能正是楊儀。
楊儀回到成都後,自以為應取得諸葛亮的位置。但是諸葛臨終前推薦的卻是蔣琬,還曾密啟後主說楊儀賦性狷狹,不宜高位大任。
楊儀回到成都後,只得了個閒差。
楊大為失望,怨憤形於聲色,隨後費禕去看他,他竟對費禕說:「丞相亡沒之際,我若舉軍投魏,豈會弄得這樣落魄?」
費禕也立刻密報後主,楊儀遂被廢為民。但楊儀卻又「上書誹謗」。
誹謗內容未議,陳壽沒有記載,大概就是誹謗蔣琬、費禕等人。終於他被收押了,後乃自殺而死。這是楊儀的下場。
《三國演義》添油加醬的把魏延寫成天生有「反骨」的叛徒,是對魏延的嚴重醜化。而最近收視率甚高的電視劇《三國》,則也基本上按《演義》所寫的同樣醜化魏延。
實在說,應據正史再把事實寫出來為其平反才是。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