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童年以來一直和父親關係緊張,類似許許多多的家庭,父親代表了權威不可對抗的強者;兒子代表了努力渴望得到肯定卻長期不受寵的逆子。
這個對立的引爆點來自於Happy從小喜歡打電動遊戲,曾經過於著迷而忘了回家的時間,等到我和Show四處尋找、焦急萬分之際,終於看到一個小男孩仍搞不清狀況地回家了,Show在那個節骨眼,脾氣終於瞬間爆發了。
Show抽出皮帶對準Happy打下去,而當時軟弱退卻的我,身為媽媽,只會擋在兒子之前,哭著要求老公不要生氣……這件事的發生,讓我如今懊惱萬分,如果當時我堅定一點,再多成長一點,理當早已勸阻老公的衝動,甚至,當下遏阻:「不可以用打的,好好地跟他說。」
Show如今回想起來也非常後悔當時的失控。他來自一個父親有家暴行為的家庭,他自己到高中還曾經被父親追著打,幸好跑得快才沒遭殃;Show也因為看到媽媽在婚姻中受盡委屈,因而發誓這輩子絕不打女人,卻忘了也要發誓絕不打孩子。
就打這麼一次,Happy心中埋下了童年的憤怒,他一直不能諒解當時為人父母在找不到孩子時的緊張焦慮。我曾勸Show對Happy正式道歉,但Show說:「我做爸爸,為什麼要對孩子道歉?」這件事懸在心頭上,大家都不好受,但一直沒說開來。
我對Happy傾訴心事
Bridge和Happy都是善體人意的好兒子,通常Bridge見到爸爸媽媽關係緊張,他會安慰我,也會去找朋友調整情緒;Happy則是膩在我身邊說東說西,讓我心情好過。在這種情況下,我把Happy當知心好友,不知不覺在他面前抱怨起他的爸爸,甚至有時還怪罪他:「你都不幫我勸勸他。」
做媽媽的有了這種情緒表達,孩子夾在矛盾感覺中,不免在衝動之餘,對爸爸言語頂撞。哇!這樣的家人關係可不是我要的!
我多麼希望在一個和樂的家庭裡,大家可以互相交流、真心溝通,我也多麼希望在一個學習型的家庭裡,兒子們可以得到父親最大的支持和肯定。
可惜的是,在那個青春期到出社會的初期裡,兩個兒子比較靠向我,Show當時感受不到兩個兒子的噓寒問暖,他還曾經怪罪我:「妳是怎麼教兒子的?」
幸好這種局面,在我不斷回頭去尋找問題癥結,從我和Show不同原生家庭的教養模式、成長背景,包括到原生家族不同的思維體系,不同的先天氣質,我終於釐清了一個關鍵──身為孩子的父母如果不能互相和解,彼此體諒,那麼,像Show和我這樣的當事人,不但在緊張關係中會繼續糾結,連帶的,孩子們也將繼續蒙受其害。
這些年,老天爺教會我的事
Happy後來也進入婚姻關係了,兩個可愛伶俐的孫子皮皮和皮弟陸續出生,我愈發感覺到事不宜遲。於是,我更加努力去修補和Show的伴侶關係,我不想讓自己一直處在「受害者」的角色中,我勇於表達內在的感受,勇於爭取合理的尊重。
我發現,當內在的生命力量一點一滴茁壯成長的時候,我不再怪罪Show的一言一行,我每天至少找到二十個可以向他說「謝謝」的機會,我們變成可以無話不談的好伴侶。(我調對心態、用對方法和Show互動,還是這幾年的事。老實說,是有點晚了,但至少有個好的開始。)
父母關係好轉,孩子們看在眼中自然是樂觀其成,Happy在這過程中也有了很大的轉變。他不再計較老爸欠他一個道歉,在他以Happy老師身分和我同台演說的過程,他勇於和學員分享──如何逐步修復和老爸的關係。
尤其是,Happy注意到老爸非常用心地照顧和帶領皮皮、皮弟,從飲食起居到完成課業到幽默分享,Happy看在眼中,點滴在心頭,他也會向他老爸說:「謝謝!」
有時看到父子倆一起看電視球賽轉播,他們說說笑笑、一派輕鬆相待,這個畫面在我們家的客廳可以說是遲來了二十年,但,細細思量起來,所有的等待和努力,一切還是值得的。